人物專訪108
論策展41
點讀華山384
Nov 07, 2019
馮亞敏發揮「潮」專業!《讀衣IV》人人都能時尚上身
人物專訪108
論策展41
點讀華山384
Nov 07, 2019

 

2016年起,台灣當代藝術家董陽孜發起了《讀衣》五年計畫,親自帶領華文圈服裝設計師以其文字墨寶為創作元素,重新詮釋東方時尚,並期盼這樣的連結能為華人設計注入深厚的文化養分;然而,從去年到今年,我們發現《讀衣》似乎有些不一樣了,展區裡不僅能看到董陽孜一貫的文學底蘊、藝術風格,以及設計師們各自精彩的演繹,副展區中更可見《讀衣》生活化與年輕潮流感的一面。這一回我們特別約訪共同策展人馮亞敏小姐,聊聊策展背後的想法,以及《讀衣》如何在她的帶領下,走出更貼近群眾的時尚風格。

 

圖說:團團文創執行長馮亞敏小姐透過時尚產業的多年經驗,將經營思維導入活動策畫,並積極提拔年輕藝術家,創造與國際品牌合作的機會.

 

2019年,《讀衣》來到第四屆,也是第二回由策展人董陽孜偕共同策展人暨創意總監馮亞敏共同主辦、團團文創策畫統籌的年度盛事。從去年的《讀衣III》中,我們看到了藝術展覽的多元樣貌,而今年仍延續這樣的概念,以「四季」為題,透過董陽孜「滴翠」、「荷靜」、「月華」、「寒松」等極富詩意的字句詮釋,七位設計師依各自的時尚概念、用色、工法加以演繹,再佐以馮亞敏主導的潮流感展覽商品畫龍點睛,《讀衣IV》正式向所有大眾張開雙臂,要與每一位對生活有感的人產生連結。

 

商業化,是讓藝術流通於生活的一種方式

從觀賞到實用、從藝術的高度來到生活,或許是這兩屆《讀衣》在文化藝術與時尚跨界之外,另一層面的跨界意義;我們從共同策展人馮亞敏多年來的經營脈絡來看,便更能理解她為《讀衣》下的苦心。馮亞敏說:「我看過很多展覽,都文青過了頭,品牌性不夠,也不夠有啟發性。」這句話點出了馮亞敏的執行策略,《讀衣》要文化、要藝術,但同時也要夠商業,在她經營管理的背景下,商業性、金流、成本等都是片刻不離的關鍵字,她不諱言地形容自己「是個生意人」。

圖說:2019《讀衣IV》特別與實踐大學設計系學生合作印花設計,讓《讀衣IV》走入校園,成功攪動台灣的設計產業.

 

「我喜歡有才華的人,但我覺得台灣現在就是缺乏年輕人上來。」馮亞敏致力拉近藝術設計和商業的距離,也不吝為年輕人提供機會,像是前陣子舉辦的「CAMPER TIMELESSNESS台灣青年創作展」,就是希望提供年輕藝術家表現機會。「給他空間,他就會被看見,那就會產生商業活動,金流也才會動,我覺得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馮亞敏認為,即便是藝術家也是需要做生意的,因此,為《讀衣》策展,也是希望在展覽的文化藝術價值上,再添商業價值。

 

和展覽同樣精彩!好玩好買的時尚副展區

馮亞敏分析:「一開始接這個案子,我思考了一陣子,和董老師聊過後,我覺得她的初心非常棒,也覺得這個案子可以做到國際化,但這件事情的難度在於整合,以及發展出一個生意的營運模式。」在投入策展的過程中,馮亞敏認知到,整個展覽裡副展區是她最擅長也最能發揮的部分,「所以我把它做得比較有規格,不只有觀眾互動區,還有很多生活化的商品,這些商品我都非常要求品質,看起來不會像一般展覽的紀念品、附屬品,而是它也可以達到幫主展區加分的作用。」她把平常做時尚產品的觀念通通放在副展區,推出了茶席、水壺、托特包、老帽、帽T、長短袖T-shirt等實用商品,款式、設計都與現在的流行接軌,讓人看了就想擁有。

圖說:2019《讀衣IV》精彩花絮

 

親自參與《讀衣》商品開發,馮亞敏的設計也不落俗套。像是今年有一系列中文字T-shirt,以董陽孜的四季字詞為元素,她說:「當時我看到老師形容冬季的文字——『寒松』,就想到寒冷的冬天裡,我們常擺出雙手抱胸的姿勢,所以就把寒松二字設計在長袖T-shirt的袖子上;看到『月華』,就想到秋夜裡穿衣戴帽的情境,因此把『月華』設計成帽T。」「另外,我們有款T-shirt刻意不做S號,是因為希望大家都能穿出比較寬鬆、oversize的感覺!」把文字意境直覺式的帶入服裝設計,再結合流行穿搭,馮亞敏的「潮」專業在此發揮得淋漓盡致,她笑著說:「我們有了好看時尚的中文字T-shirt,就不用一定要穿英文字的潮T,就連我自己都好想趕快拿到、穿上!」

 

產學合作:文化向下扎根才得以傳承 

然而在一片熱鬧奪目的展場中,今年《讀衣》還有一個不一樣的看點——《讀衣》特別和實踐大學的學生合作,將董陽孜的文字製成布料印花!馮亞敏解釋,這件事情的價值在於傳承以及專業分工,「董老師本來就希望將文字印在布料上,再做多元運用;但在服裝設計領域,印花設計是獨立於服裝設計的一門專業,經過《讀衣》一到三屆的釐清,我認為印花不是服裝設計師在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而是需要長時間的琢磨,裡頭不僅關乎設計美感,更包含了材質、加工的專業。」因此與實踐大學合作,開設專門課程,由董陽孜授權文字、服裝設計系的學生進行印花創作,透過長期產學合作計畫,達成跨世代的傳承與交流,也使《讀衣》得以展現展覽內容以外的價值。
 

圖說:《讀衣IV》以四季為概念,並將四季命名為「滴翠」「荷淨」「月華」「寒松」,邀請,邀請七位設計師大展身手

 

能夠促成這樣的合作,董陽孜和馮亞敏都表示非常開心,因為延續《讀衣》精神是兩人眼前的重要使命;對此,馮亞敏有信心地說:「我知道還需要一點時間,但董老師撒下的種子已經在發芽中,我們只要讓學生們慢慢研究,讓設計師們繼續摸索,時間終究會磨出寶來,《讀衣》的所有努力一定會開花結果!」

推薦閱讀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從做工到做設計|李秀超活用新科技 提升煙火無形價值
點讀華山
品牌經營
訴說MIT的品牌故事 Roll in Home Hotel
表演藝術
點讀華山
專訪林佳鋒,從今日的期待,看到明日的未來
專欄觀點
談編輯
點讀華山
【觀點X黃威融】他們小看了編輯這件事
論策展
點讀華山
從理想到實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