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倒入玻璃杯,在氣泡消退前一飲而盡。一瓶600ml的台啤,剛好可以倒六杯,符合台灣人豪放暢飲的習性,「143啤酒杯的設計思維從日治時期沿襲下來,杯壁厚乾杯不怕破,它其實非常代表台灣的文化。」身為傳產接班人,TA(吳庭安)一手催生W春池計畫,2018年上線的募資計劃,偕眾人之力驅動玻璃回收的產業資源永續,成功達標615%。
在2017年正式啟動的W春池計畫,首開與林懷民、江振誠、聶永真等人跨界合作,運用可被 100% 回收的玻璃進行創作,把循環概念、老師傅的玻璃技藝、設計師新思維串聯,無形提升品牌號召力,在媒體熱烈報導之下成為注目的焦點。
逆風飛翔 踏實走每一步路
「有品牌或名人的支持,每次的合作都是加分,但都不會失去春池長年以來所秉持的本質和核心。」春池玻璃於1961年創立,50餘年來致力推動玻璃回收的循環永續,在專業裡不斷精進,TA把今日的成就歸功於父親的堅持努力。
TA致力推動結合生活美感的「W春池計畫」,期待更多人加入體驗環保的創新實踐。
春池每年回收並處理超過 10 萬噸的玻璃,廢棄玻璃的囤積曾是很大的壓力;在大環境下累進深厚經驗,春池見證台灣玻璃產業的輝煌時期,面對傳統產業外移的斷層危機,TA逆向思考,把它視作企業轉型的機會。
台灣3C產業蓬勃發展,面板玻璃的生產佔全球供應量約25%,大量的廢料需回收。曾在科技業工作,TA反覆不斷測試,將熔點高的LCD液晶面板,研製成具防火、隔音、隔熱「安新輕質節能磚」。通過台灣、中國、新加坡、美國專利認證,走向國際的環保綠建材極有市場潛力,儼然是台灣的驕傲。
節能磚的量產經驗提升產業效能和經濟效益,TA循序漸進,以穩健步伐擴大循環永續的想像。「我們以材料的供應為出發點,加入不同的design thinking,創造出不同的新價值。」如何讓數以萬噸的廢棄玻璃,成為循環經濟的新契機?TA在幾年前與忠泰基金會「創新與跨域HOUSE VISION TAIWAN」合作找到接軌消費市場的突破點。
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光動 Light-Driving」主展場由3萬3千個回收再製的啤酒杯組成。
「W春池計畫」開啟產業無限可能
「設計如果要給人不一樣的感受,就必須先從文化醞釀出來。」曾赴英國劍橋大學的求學經驗,讓TA體會到文化藝術的重要性,與建築師和不同產業技術的串聯,他看見春池的未來和市場趨勢。思考的視野不帶任何偏見,W春池計畫的跨界合作沒有設限,舉凡GQ瀟灑調酒隨身瓶、W Taipei的「W綠洲計畫」和邀月玻璃杯,還有近來與國際品牌肯夢Aveda、國內大小品牌的聯名,再再深化循環經濟的深層意涵。
W春池計畫像是循環的起點,持續不斷開發永續發展的可能,「人們常說要把傳統工藝保留下來,當你不想失去這些精湛手藝的時候,就要想辦法創造它的價值。」用商業模式驅動玻璃回收的循環永續,TA將老師傅的技藝傳承放在整體計畫的核心,同時導入、聚合新一代的設計思維,無形帶動玻璃回收產業的循環,創造文化市場的實際需求,為社會注入正面影響。
TA帶領擁有一身好技術的師傅們,透過傳統的玻璃技法、做出符合時代潮流的設計,以環保美學、循環不息,重新打造W春池計畫全新樣貌。
計畫推動的兩年內累積不少有趣的展覽合作:2017年文博會「我們在文化裡爆炸」展場以40噸回收玻璃平鋪「玻璃海」;北投納涼季以回收玻璃為原料、手工吹製的玻璃浮鈴,碰撞出清脆響亮的夏日印象。2018年文博會「Body Making 手造工藝」應用口吹、壓製等三種玻璃技法,探討回收與工藝的完美結合;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光動 Light-Driving」主展場由3萬3千個回收再製的啤酒杯組成,極具視覺張力。
產業經濟與文化傳承環環相扣,透過project by project的合作模式延伸觸角,其中手工口吹玻璃吸管、經典143台灣啤酒杯的集資專案,便是讓玻璃回收的循環使用滲入到常民生活領域。「只要參與計劃的人夠多,我們就能夠驅動這整個循環。我內心的使命希望能讓循環的概念深植在每個人心中,而且不只是台灣。」當越多人支持響應,越能驅動環保在日常中的平凡實現。
從台灣到國際 環境友善的共生循環
在重新定義「循環經濟」同時,一併思考企業連帶肩扛的社會責任。總合時間、經驗、技術的積累,TA說W春池計畫要獲利才能達到循環永續的產業模式,「以前設計師因為成本考量,尋求價格低廉的代工廠,當他們了解循環經濟的意義,可能就會傾向選擇春池的玻璃。」探究W春池計畫的核心,當消費者理解以往的需求都是在消耗資源,生活可以有更多對環境友善的選擇。
對於未來的規劃,TA思索成立W春池計畫的商品線,用傳統的玻璃技法、時代潮流的設計,打造環保美學、循環不息的全新樣貌。他期望讓世界見識台灣玻璃回收的創新實踐,逐步將循環永續的概念推廣帶到國際。
W春池計畫的跨界合作沒有設限,與男性雜誌GQ合作限量商品-瀟灑調酒隨身瓶。
當企業的願景不再只追求高營收,小島的產業價值就能再度被看見與重視,「當有一個品牌認同我們,其他品牌也會願意跟進。為了提升製程和產能,我們自己也要跟著進步。」能力越強、責任越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我的鞭策成就台灣品牌的獨立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