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會客室41
點讀華山384
May 07, 2019
鄭志凱X王榮文|當文創遇上創投家 | 華山會客室
華山會客室41
點讀華山384
May 07, 2019


Guest|鄭志凱
職場生涯一半台灣、一半矽谷,一半企業、一半創投。縱橫美中台三地,創投業務廣泛,從網路、生技產業到社會企業。

Host|王榮文
遠流出版人、台灣文創的實踐者,同時也是華山1914文創園區經營團隊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文創,是美學與經濟學的交互作用。如何打造文創品牌,成就一個時尚產業鏈,不只是稍縱即逝的消費熱潮?本次華山會客室邀請縱橫美中台創投界、國內最懂創新創業的大師之一鄭志凱,替台灣文創產業把脈,也分享創投如何成為文創產業加速器。

 

王榮文(以下稱王):
今天,會客室來了一位老朋友鄭志凱。他旅居美國矽谷逾三十年,縱橫美中台企業界、創投產業,是國內最懂創新創業的大師之一。但二〇一四年,他在台灣與夥伴創辦「活水社企投資開發公司」(簡稱活水社投),專門輔導投資尚在萌芽階段的社會企業。可以談談你的起心動念嗎?

 

活水社投 做社企的天使

鄭志凱(以下稱鄭):
十五年前,全世界開始有一個潮流,就是呼籲企業在追求profit(利潤)之外,多一些其他目標——social purpose,也有人稱為profit for purpose。這裡指的也不是CSR(企業社會責任),而是設計一套商業運轉的模式,來解決社會問題。

這幾年,我們也觀察到台灣也有很多小公司在做這些事,特別是年輕創業家,例如落實倡環保減量的「綠藤生機」,以天然植物蠟取代矽靈等,研發沐浴用品,減少水污染;或是國內唯一的化療飲食業者「奇力愛」,提供癌症病患特殊營養餐,做到醫院沒辦法解決的事。

只是台灣創業環境不是說非常的健全。這類比較小眾,想要追求、完成一些社會任務的創業家,往往難以吸引到投資人的青睞,處在一個孤立無援的狀態。或是在公司融資過程中,一直有以利潤為導向的資金進來,使得經營者出現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衝突,致使創業初衷變了調。

因此在二〇一四年,我就找了一些朋友,以實驗性的俱樂部眾籌模式(club funding)共同創辦一個天使人基金,也就是「活水社投」,提供這些有愛心、有理想、但未獲得主流創投支持的青年創業家一個選擇。

這裡的club funding,指的是資金並非來自於大眾集資,而是我們選出特定、友善的投資人集資,每位股東分三年、每年固定投資卅萬元。因每一位投資人占股比例一樣,沒有誰財力較雄厚、誰說話較大聲,決策過程也會相當民主。

 

王:
創業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單靠自己可以完成的事。可以解釋一下創投公司在新創圈扮演的角色?所謂「天使基金」與「創投基金」又有什麼差別?

 

從〇到一...創業路上的隱形路障

鄭:
一般來說,創業可簡化為三個歷程,最初是一個idea、一個創意,也就是〇;創業後,,產品開發完成,成功銷售,〇變成一;若經營順利,公司會擴大規模、放大從一變成N。但每一個創業階段,都有它的風險,「創投」的職責,就是去輔導、投資這些新創公司,陪他們走過一里路。

他舉例,像Google、Facebook、Netflix這些「獨角獸」新創公司,創業家起初只有廿、卅多歲。為何他們能在大學畢業就創業成功、經營一間上億美金的公司?答案當然不是靠自己一個人。

最著名的故事是Google的兩位創辦人。當時,創投告訴他們,「你們的公司要找一個CEO。」結果他們問說,「CEO是做什麼的?」換言之,年輕創業家需要有豐富資歷、有廣博視野的投資人,陪伴他們走過這從〇到一、從一到N的過程。

至於「天使基金」與「創投基金」可以從兩個角度看出差別,一是投資階段,二是投資動機。

天使基金的投資階段比較早。創業過程中,從〇到一的階段是風險最大的,包括財務風險、市場風險、技術開發風險等,在此階段,創業家需要一個像天使一樣的投資人參與其中,像是提醒他「欸前面要轉彎了」、「這裡準備要碰到一個路障了」,並在問題出現時,提供解答。

 


 

“當投資人,就像為人父親。雙方必須有信任基礎,才可能談投資,否則,被投資人把你當成岳父,做任何事都保持安全距離。“

 


 

動機方面,天使投資人的目的也不完全是為了「資本利得」(capital gain),也可能是在創業上獲得成就、知道創業是辛苦路的前輩,樂意把自己一部分資產來支持下一代的創業者。

 

投資人懂錢事 更要懂人事

王:
投資,表面上看起來是「錢事」,但實際上,它的本質還是「人事」。可以談談身為一位投資人,工作上的挑戰以及需要具備的能力嗎?

 

鄭:
當投資人,就像為人父親。雙方必須有信任基礎,才可能談投資,否則,被投資人把你當成岳父,做任何事都保持安全距離。

與創業家互動,是待人接物的藝術,也是一場考驗。比如說,當產品開發延宕了,經營者採取的作法是立刻回報、求援?還是一股腦相信自己後續趕得上?又或是怕被罵而閉門造車?身為投資人,你會看見一個人如何面對、處理他的成功與失敗,你也要選擇何時介入。

有趣的是,有時候表現最優異的孩子,事實上可能跟你的互動關係最薄弱。反倒是讓你很操心的孩子,你花了許多時間,可能結果還不錯,也可能與你現在預期的完全不同。例如有一家公司,我投資不到兩年,它就上市了,第一天股價就從卅塊漲到兩百一十塊,整整七倍;但我也投資另一家公司,六月份上市,到年底股價跌了百分之八十五,剩下了七分之一。

換言之,身為創投,進場時間也是一大關鍵。若進場太早,公司後面跌了一跤,可能就是血本無歸,投資的時間浪費了。若在對的時間進場,獲利則可能翻倍成長,但無論如何——直到你把股票賣掉、真正出場了,才是落袋為安。

 

當文創遇上創投

王:
經營華山十五年來,我在心中設了三個目標:一、成為文青匯聚之地。二、打造文化觀光熱點。三、創投基金尋找投資標的之處。前二者已成果,但第三項仍是未竟之業。您曾說過,華山每年舉辦兩千場大小展演活動,這裡聚集文創業者、各個廠商,建議成立專門投資文創的天使基金,能不能請您解釋一下?

鄭:
之所以會提出這個建議,有兩個因素。一是「永續」。任何產業都一樣,不太成功的企業,只要先想著如何生存下去;但成功的企業,過了求生存的階段,要去想產業如何永續。

二是「回饋」。創投往往扮演一個產業裡的領頭者,先於產業成熟之前。但前提是,它必須先有資金,有人賺到錢了,這個錢才會回過來繼續做投資。若一間企業擁有資源之後,能在本業之外,有些社會參與,這些付出、回饋,最後會變成良性循環,會到第一點「永續」。

只是,在台灣成立文創投資基金有許多未知數。原因之一,是國內文創投資與一般商業性投資不一樣,還不存在一個模式,操作並不純熟;原因之二,是台灣文化產業尚未蓬勃發展,且投資文創產業的人雖有人文素養,但大多不是專業創投,缺乏相關人才。這兩個狀況下,即使你募集了高額文創基金,操作上仍有相當困難度

過去全球產業分工,亞洲致力於效率創新,美洲是科技創新,歐洲則是形式創新。隨著亞洲經濟快速發展、內需市場擴大,產業升級也開始由硬而軟,主軸轉向形式創新,近年來各地文創產業園區如雨後春筍,就是現象之一。

但文創涉及美學與經濟,前者著重於風格競爭力,必須獨特、且有底蘊;後者則是關乎生產競爭力,也就是一種可複製、可預測績效的投資。文創的艱難之一,即在於創意沒有經濟規模,廿人的創意團隊不見得比兩人的小組更有創意,創意的產生也不是全盤複製、甚至不可預測,如有機農業一般,無法以機械化、多少還得靠天吃飯。

 


 

“任何產業都一樣,不太成功的企業,只要先想著如何生存下去;但成功的企業,過了求生存的階段,要去想產業如何永續。“

 


 

王:
能否請您分享一些成功文創投資的作法,做台灣的借鏡?

 

鄭:
文創產業的商模,有些作法是累積足夠大的基數。比如說出版社,若單出一位作家的書,他很難百分之百有把握是會賺錢,還是賠錢;但若他有一百位作者,一年做一百本書,他就能計算獲利的平均數。

電影產業也是如此。投資在一部大製作片,賺賠風險巨大、且難以預測,誰能想到「海角七號」當年能如此賣座?但看好萊塢、百老匯的節目,從劇本、腳本、製作、編導等,各個專案背後都是一條生產鏈,規模創造產業。

 


 

關於鄭志凱CK:

Acorn Pacific ventures和聯訊創投公司(Harbinger Venture)共同創辦人、美國總經理,台灣活水社企投資開發公司共同創辦人暨董事長。職場生涯一半台灣,一半矽谷,一半企業,一半創投,因而接觸三江五湖能人志士,近距離觀察產業更迭,感受到名與實、見與識、知與行的差距,無論是人生或創業,真正成功的人都能縮短其距。

 


推薦閱讀
點讀華山
品牌經營
新零售時代來臨|在購物經驗中,尋找更多的意義
點讀華山
新生活美學經濟
專欄觀點
談編輯
點讀華山
【觀點X詹傑】拍片好難,但我大概可以成為一個編劇!
談編輯
點讀華山
品牌經營
產製好的文創內容,然後呢?
人物專訪
談編輯
點讀華山
媒體轉型才不是「數位化」那麼簡單!〈親子天下〉執行長何琦瑜獨家解密
華山會客室
點讀華山
吳思華X王榮文|小文創需要大平台 | 華山會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