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37
點讀華山384
Jan 30, 2019
用相遇姿態 迎接一場春天的舞蹈節
表演藝術37
點讀華山384
Jan 30, 2019

吳碧容1997年成立三十舞蹈劇場,致力推廣舞蹈與扶植年輕編舞家和創作者。

 

走進劇場,開啟與舞蹈相遇的可能。二○一八年第一屆相遇舞蹈節邀來八位創作者與團隊,以三個主題策劃、十二場演出、七場工作坊,創造舞蹈與人群交會的際遇,用輕鬆活潑的方式讓人感受到舞蹈魅力,展露百家爭鳴的自由氣息,舞評人David Mead曾讚:「短小精彩,是個令人振臂欣迎的機會!」

 

談及相遇舞蹈節的計劃開端,三十舞蹈劇場團長,也是相遇舞蹈節策展人吳碧容分享:「在現代舞的發展過程,有很多方式去引導大家跳舞,早從六○年代的美國就有人人都會跳舞的觀念。太多人都被那種筋開腰軟、很唯美的那個畫面嚇到了,認為那樣才叫舞蹈。」相遇舞蹈節以連續舉辦三年為目標,期盼回歸舞蹈的本質:從自身開始感受身體的律動。跳脫以往藝術視野的框架,其實也是在重新闡釋舞蹈節的定義。

相遇舞蹈的百種樣態

2019年第二屆相遇舞蹈節以「共感」為軸心,從舞蹈與人所產生的連結出發,十二場演出、十四場工作坊,系列舞作「跨界交朋友」、「生存潛規則」、「到達了沒有」豐富呈現不同世代編舞家透過肢體表達,對於時代變遷、社會環境或人生哲理的想法。多元風格齊聚一堂,對應舞者自身的創作歷程,觀眾能從作品中感受活躍生命力。

在實驗性質強烈的「跨界交朋友」,張國韋用其擅長Tricking、Bricking、Acrobatic將翻滾技藝與舞蹈結合,並用舞蹈驅動影像、影像帶動身體的方式帶入演出。林廷緒以聲音裝置增加現場感官,講述民間信仰神鬼藉由實質存在的人身為媒介的身體觀。在影像、聲音與舞蹈表演間的相互融合追尋,展現年輕世代與生俱來跨域交流的當代基因。

前雲門二團舞者王宇光,創作具焦在身體觀察,本次他重新整理發表於嘉義新舞風的作品《無臉蝸牛》,藉以蝸牛足跡隱喻生命變化的歷程。

 

「生存潛規則」三件作品探討現代人涉入社會不可避免的人情世故:《潛規則》用身體語彙表露在約定俗成的世界裡,你懂我懂、存在一條不能跨越的線;《無臉蝸牛》由前雲門二團舞者王宇光,重新整理發表於嘉義新舞風的作品,藉以蝸牛足跡隱喻生命變化的歷程;《白眼翻翻》則以幽微的社會觀察,用趣味發想聚焦翻白眼之後的內心反動。對於觀看者而言,從中找出渴求同理的心聲,也是藝術新視野的養成。

「到達了沒有」運用彈力與制高點的衝撞,引發身體與心理不對等的哲思。林依潔藉高空彈跳繩吊掛空中的反彈、跳躍、旋轉,做出「限制與自由」的生命提問。賴紘中將原芭蕾技巧的動作改以當代舞蹈肢體展現,從身體的拉力與論述中淬鍊成長。羅文瑾偕稻草人舞團,以一條條從天垂降的白色橡皮筋繩索,象徵令人矛盾糾結的深淵,面對生活種種抉擇,只得勁力抓著往上爬。

火花激盪,讓創意被看見

吳碧容表示,跨世代的創作者藉由相互觀看與學習,引發衝擊與激盪,無形來說也是一種滋養。「作品是活的,它也有它的生命。在被看過的過程裡面去做一些精進、轉化,我覺得這對於創作者其實是重要的。」好的作品要經得起檢視,若失敗就重來。

為此所增設的票選機制,讓觀眾能於演出後參與票選,最受好評的舞作將在下半年演出完整作品。從觀眾的表態支持知道自己的作品是怎麼被看待,進而提升編舞家創作的動力,並在自我精煉過程中成長。

「焦點編舞家」是相遇舞蹈節其一計畫,扶植年輕編舞家和創作者,為舞蹈節找出亮點。焦點編舞家之一的張國韋,在技藝訓練下擁有一身絕技,此次以友情為題《友沒友》回應自身在藝術道路上的風景

 

表演藝術必須接地氣,與觀眾多一點點的互動,提升作品的可看性,使人對相遇舞蹈節有所期待。吳碧容說明,這也是「焦點編舞家」的計畫用意,讓張國韋和林依潔的創作持續三年在同一個場域發表,扶植新生代創作者,使他們的努力被看見。不僅為年度舞蹈節目找亮點,重點更在舞蹈人才培育。

 

打開身心感受開關

對許多人來說,現代舞可能深奧難懂,它可以是映照社會現象的哲思與觀察反動,也可以是純粹的肢體運動。從感知的覺醒找到自身與舞蹈的關聯,記憶身體在動的感覺,而這也是演出前一週開放舞蹈工作坊的目的,「當你開始舞動以後,不再是用知識面去理解,體驗肢體律動,看表演就有一種似曾相似、熟悉的感受。」

賴紘中與紘舞製作《Raining in The Room》以芭蕾的技巧為動作發展的主軸,改作當代舞蹈的肢體內容。

 

課程安排方面,十四場工作坊廣邀不同年齡層民眾體會舞動的趣味:「青春暢舞」由參展編舞家親自教學,運用當代舞蹈技巧、即興與街舞,用稀鬆平常的動作引導、發展成舞蹈。「成人悅舞」規劃四堂課,藉由簡易的身體開發、作品排練和呈現,如同舞台表演的經歷,觀看演出更能感同身受。「親愛對舞」以成人版親子課發想,當作送給父母親的禮物,鼓舞伴侶、家人學習用身體語言接觸、互動,一同共舞讓關係凝聚。
 

從溝通中創造表演藝術的流動

劇場容納所有的精彩,演出前裝台、彩排、測試,甚至舞者在現場的排練,都能透過劇場導覽看見它每日面貌的改變,並與其產生臨場感連結。以往表演藝術的票價與人有距離,十二場演出當中有六場推廣場,讓對舞蹈有興趣的觀眾感受劇場獨有的渲染力,並於演出後半小時的深度交流,與創作者溝通互動。

吳碧容鼓勵創作者傾聽觀眾的聲音,她說兩者間的流動是重要的,而這也是推廣演出之後開放深度交談、分享觀賞經驗的原因。相遇舞蹈節期待經由舞蹈,喚起眾人舞動共感。

 

在重視溝通的年代,創作者不再只專注於舞蹈表現,吳碧容鼓勵創作者接受開放式提問,也期待觀眾大膽提出內心的好奇,「編舞家或舞者要試著去詮釋,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從聊天的過程思考,把作品概念說清楚一點。」華山是激盪創作的舞台,在過程中創造雙向流動,才能讓表演藝術走入人群與生活中。

吳碧容思考著,在觀眾與舞台這兩端是平等的狀態下,才能銜接舞蹈與人相遇的機會。「三年其實才冒出一個小芽而已,這樣的模式最好可以被copy,大家齊心共力去推動,進而幫助表演藝術的發展。」為期三年,相遇舞蹈節未來規劃在三月演出後推出成人舞蹈與草地瑜珈課程,為年度活動做精彩延伸。當人對舞動有感,在與舞蹈相遇的時候,一切可能就此發生。

 


 

 

節目內容:

l 系列A跨界交朋友-張國韋、林廷緒:3/22(五) 19:30、3/24(日) 19:30

l 系列B生存潛規則-張秀萍、王宇光、陳兆豊:3/23(六) 19:30、3/24(日) 14:30

l 系列C到達了沒有-羅文瑾、林依潔、賴翃中:3/21(四) 19:30、3/23(六) 14:30


肢體暨劇場工作坊:

l 成人悅舞-黎美光、黃旭徽:3/11(一) – 3/17(日) 10:00-12:00

l 青春暢舞-陳兆豊、林廷緒、王宇光、張國韋、張秀萍:3/11(一) – 3/15(五) 13:00-16:00

l 親愛對舞-王正芬、吳碧容:3/16(六) – 3/17(日) 13:00-15:00

 

《相遇舞蹈節》將於3月21日至3月24日於華山烏梅劇院上演,《肢體工作坊暨劇場體驗》於3月11日至3月20日。

推薦閱讀
專欄觀點
點讀華山
地方創生
【觀點x游智維】旅行觀點:總統府與婚姻平權,觀光的好賣點
點讀插畫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邀請你,到我的黑暗裡,看寂寞在閃閃發光
點讀插畫
點讀華山
玩一場「動靜皆宜」的好故事 專訪插畫家小油画
華山會客室
論策展
點讀華山
李彥甫X王榮文|文創是門好生意─用展覽打造文創藍海 | 華山會客室
談編輯
點讀華山
內化編輯力,提升自我層次! 樺舍全媒體溝通總監的蛻變之路
點讀華山
品牌經營
三星四季青花瓷 Live in Taiwan 把家鄉的美好溫度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