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第一天,合作過《青春》等書的韓寒簡訊賀年,忽然說:今後,再也沒有二十幾的80後。這話提醒了我,我自己跟所屬的台灣五年級世代今年也將全數奔50歲了,接著一想,我跟同事一起打造的新經典出版也將在今年七月邁入第10個年度。
我在2010年中創立了新經典文化,以小出版社的規格(7人編制)推出一本又一本讓我們著迷的精采好書。我相信小出版的力量在深在厚,在出手的力度。所以公司裡的編輯一年只能照顧大概4~5本書,為了讓編輯能真正深入一本書,讓出版品有神采,這個量不是奢侈,是必須。就這樣大概我們以每年20本的節奏,8年多下來累積了不到200本產品,有自成品牌的深夜食堂,有中外作家自豪的代表作品,還有帶領我們認識不同閱讀族群的食譜書、生活書……。其中不乏叫好叫座影響力廣的書本,以有限的人力做出大書,靠的是對出版的熟悉與精準,也靠產業裡對我們信任的排版設計紙張印刷裝訂發行還有書店專業人員,給我們最多的支持和鼓勵,這件事是我和同事始終感激的。
在書市裡年復一年打仗,不知不覺時光流逝,去年底,跟我同屬五年級的作家李維菁因病離世,我停下來回想過去十幾年的時光裡跟她有過的交集,一起合作過的報導、採訪、講座、出版、朗讀……甚至到她重病這一年一邊討論著文集《有型的豬小姐》怎麼出,聊的還是鍾曉陽的小說有聲化、村上的新書技法、法蘭岑最近的東西……,心裡一切沒變,只要再過一陣子,「等她好了再來……」。但是她沒有好起來,在為維菁舉辦的那場作家無法出席的追思暨新書發表會上,我引用了鍾曉陽對她的讚美:「不但能寫,還能創造出一個世界。」出版社不應該為作家辦追思會,即使帶著有型的笑容、場面溫馨,但我們終究要承認心裡多不甘,我們想跟她辦的是更厲害的新書發表會,是挑戰自己上一本的風光記者會。
籌辦維菁追思會的過程中,我反覆想著不能停下來。這些年全球各處的出版都在經歷轉型變化,這些改變讓許多同業極力求變,有人開始大幅減少出書量改變書種、有人思索另尋銷售通路或辦學習課程,更有朋友轉向熱鬧的串流影視合作。這些變化與挑戰於我而言並不是逃出出版業的提醒,我們這些願意終生以編輯為職的人,為的並不是跟名人作家為伍、不是一兩本暢銷書帶來的虛榮,出版工作最有趣的是它讓你得以用此形式探索未知,費茲傑羅、海明威的編輯柏金斯曾經告訴他的作家:Writing is nothing if not challenging. 依我看這話也是向著編輯說的:「沒有挑戰,出版還有什麼意思呢。」
迎來農曆過年的這一個月,也是每年出版界的盛會「台北國際書展」登場時機。我決定挑戰小出版社不能自己辦大攤位的質疑(不靠官方補助或專區補貼),聯手早安財經、寫樂、啟明三家小出版社一起攜手,透過企畫力展現我們對書跟讀者的重視,每一個踏進這四家聯展空間的讀者,讓我們告訴你閱讀的魅力,讓我們向你展現出版的下一個10年我們還想做的挑戰。
我們不等待了,維菁,我會想著你驕傲認真的神情,跟這些書有型地跳起舞來。
葉美瑤 Yen Mei Yau
台大外文系,曾任聯合文學雜誌編輯,時報出版副總編,現為新經典文化發行人暨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