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讀華山384
品牌經營69
Sep 12, 2019
從電商平台到天使投資 Pinkoi 攜手心元資本打造品牌加速器
點讀華山384
品牌經營69
Sep 12, 2019

 

今年夏天,Pinkoi揮別了使用8年的桃粉色Logo,以嶄新的面貌與消費大眾見面,新的Logo採用中性的深藍色調,筆畫線條變得更加簡潔俐落,更換品牌識別的原因是為了拓展國際市場。然而吸引我們注意的除了品牌重塑外,還包括了前陣子他們與心元資本成立共同基金打造品牌加速器的想法以及從電商平台到創投基金,其中角色的轉換對自身與市場分別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圖說:從商業的角度,Matt認為Pinkoi是最了解亞洲設計市場的電商平台;從個人的角度,Matt看到的是 Peter 勇於挑戰的勇氣以及團隊的企圖心。

 

4月時,in Blooom 印花樂在官方粉絲頁上以「春天大消息!」為開頭,正式宣布獲得Pinkoi 天使輪投資的喜訊,並且即將展開下一階段的成長計畫。這個消息不只是Pinkoi與印花樂的大事,也吸引了眾多文創產業與品牌經營者的目光。獲得Pinkoi的投資,對於印花樂而言是在創立之初從未想過的,但對Pinkoi來說則是水到渠成的機會。Pinkoi執行長顏君庭(Peter)開門見山地說:「Pinkoi雖然是電商,但電商不是Pinkoi的全部,這只是我們拼圖中的一小塊。」

 

Pinkoi 是一個電商 更是一個平台

Pinkoi成立8年,創辦的初衷是讓有理念的好設計被更多人看見,從挨家挨戶拜訪設計師加入開始到現在已有上萬個設計品牌上線,同時也從台灣跨足到全世界。一直以來,Pinkoi都將設計師當作夥伴,不時舉辦設計師小聚與各種活動,持續透過分享與交流與平台上的設計師們一起前進,儘管過程很美好,但Peter心裡還是難掩焦急,他總是在想什麼時候Pinkoi才能帶著這些好品牌、好設計一起站上國際的舞台被全世界看到?畢竟,台灣的內需市場有限,唯有走向國際化才能為品牌發展找到出路。

圖說:Pinkoi揮別使用了8年的桃粉色Logo,採用中性深藍色調的嶄新姿態與消費大眾見面。

 

芬蘭國民品牌Marimekko是個激勵人心的成功案例,芬蘭人口約有550萬人,只有台灣的四分之一,但Marimekko仍然以其獨特鮮明的設計渲染全世界,旗下產品在全球超過40個國家銷售。 2018年,品牌銷售總額更高達到2.48億歐元,成為芬蘭人引以為傲的國民品牌,這正是Pinkoi心目中品牌國際化的最佳典範。

 

................

 

好商品就是好商品,設計、商業與文創,三者之間其實沒有界線,文創的定義可以很廣泛、也可以很商業。
 

................
 

「我們需要一個Super Star。」這是Peter的體悟,他進一步解釋,喜馬拉雅山在沒人登上聖母峰之前,所有人都覺得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是當登山家陸續挑戰攻頂成功,大家才開始明白原來站在世界第一高峰上是有可能實現的,然後激發越來越多人躍躍欲試——樹立一個標竿,這就是 Pinkoi想要做也正在做的事,Pinkoi不只想要站上國際,更想與平台上的設計師們一起打造國際化品牌。

圖說:與Peter聊起Pinkoi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他所散發的光與熱,從Peter眼裡幾乎就能看到Pinkoi的未來。

 

找到好的商品 把它賣出去

有了攻頂的想法後,下一步是什麼? 於是投資計畫在Peter心裡萌芽,他想要用更直接且有效率的方式提供品牌所需的資源與協助。而現實的問題一一浮現,標的是誰?標準是什麼?投資人在哪?投資風險有多大?商業模式為何?檢視手上的籌碼與優勢,Peter 認為,Pinkoi擁有精確的大數據支撐,能夠提供投資人明確的投資標的與決策,並且能清楚掌握市場脈動,通過市場的驗證。而最清楚這一切的莫過於心元資本創辦人鄭博仁 (Matt)。心元資本是Pinkoi創立初期的天使投資者,一路走來,對Pinkoi知根知底。這項投資案雙方討論了一年之久,最後終於定案,由Pinkoi與心元資本共同成立創投基金,輔導設計品牌加速規模化與國際化。印花樂只是開始,對於投資計畫,Pinkoi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圖說:Matt擁有豐富的創投經驗,是策略型投資人,不但能夠為品牌帶來最直接的資源挹注,更能在品牌發展的過程中給予階段性的建議與幫助。

 

不同於Pinkoi,心元資本的投資經歷非常豐富,投資的企業中也不乏世界級的大型獨角獸,對投資者來說擁有高度發展潛力的科技公司或許才是最佳選項,但 Matt願意加入,看到的就是設計的潛力與無窮的可能性。

 

................

 

獲得投資的目的是加速成長,但不一定就是最好的路,唯有回到品牌經營的核心,才能真正掌握要去的地方。

................

 

儘管投資文創產業顯得比較「不聰明」,但Matt認為,好商品就是好商品,文創的標籤有時反而限縮了可能的爆發力。Matt解釋道,好的設計、好的商品、好的服務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好,不需要刻意去區分這是不是文創商品,或是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定義,當大家認同iPhone的設計時,也可以說iPhone是一項文創商品。對於Matt而言設計、商業與文創,三者之間其實沒有界線,文創的定義可以很廣泛、也可以很商業。Matt開朗又自信的笑著總結:「第一,我們要找到好的商品、第二,想辦法把它賣出去。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勇氣與資源是品牌加速的燃料

關於品牌加速,Matt認為,投資者所扮演的角色是把資源帶進來,資源包括了金錢人脈、管理系統、經營策略......等等,然而真正驅動品牌成長的關鍵在於勇氣。Pinkoi在創業初期就能夠獲得心元資本的信任,就是因為Peter不理性的熱情令人印象深刻。如今,他們在印花樂身上也看到了同樣的特質。長年遊走於國際創投圈,Matt提到為什麼在中國與美國可以打造出席捲世界的巨型公司?其實台灣並不差,人的潛質都是一樣的,甚至更好、更聰明,然而他觀察到在台灣創業最常遇到問題是創業者大多時候都想著如何活下去,而不是如何創造更大的可能。出發點不同,會形成完全不同的結果,當想著如何活下去的時候,便會不自覺地選擇安全、長久、保守的路,但久而久之這些安全的選擇變成了限制,就沒辦法看得更遠。

圖說:Pinkoi不只要站上國際舞台,還想與平台上的設計師們一起打造國際化品牌。

 

因此,他鼓勵有心投入品牌發展的創業者,即使是從一個很小的starting point開始,也不妨大膽作夢。不過,Matt也提醒並非所有的創業都需要投資的挹注,作為一個產品生產者或是品牌經營者必須先想清楚,心目中理想的品牌是什麼樣子?簡單地說,獲得投資的目的是加速成長,但不一定就是最好的路,唯有回到品牌經營的核心,才能真正掌握要去的地方。

Pinkoi與心元資本共同成立的創投基金,對於品牌的商業化、規模化、國際化已有清晰可見的藍圖,未來他們計畫在兩年內扶植十個品牌,並且輔導他們掛牌上市,儘管這不是一條輕鬆的道路,但卻是品牌和整個產業鏈一起成長和改變的機會,現階段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Peter 與Matt都相信,只要保持彈性、勇於探索,當能力提升的時候,就會更有信心找到解決的方案。

推薦閱讀
專欄觀點
點讀華山
地方創生
【觀點X高耀威】一街一世界
論策展
點讀華山
「你好!華先生 Hello! Mr. Hua」 這個暑假,我們為華山策了一個展
專欄觀點
點讀插畫
點讀華山
【觀點X黃米露】在投石問路之前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品牌經營
透過影音追尋理想 站在浪頭上的百萬YouTuber
專欄觀點
點讀華山
地方創生
【觀點X高耀威】循環式社區設計
專欄觀點
點讀插畫
點讀華山
【觀點 X CROTER】畫面上插畫與設計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