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觀點126
談編輯33
點讀華山384
Oct 01, 2018
【觀點X黃威融】從「專輯時代」到「單曲時代」| 不管用什麼方式聽歌,人生就是需要音樂
專欄觀點126
談編輯33
點讀華山384
Oct 01, 2018

出生於1970年代前後、成長於1980年代、1990年之後投入社會工作的我們,「聽音樂」有著非常麻煩的學問流派和技術方法,我們經歷了「黑膠→錄音帶→CD→網路分享串流」,不只是聆聽工具的轉換,更造成作品意義的變化。

 

當我們還小,長輩們買黑膠,巨大尺寸和播放儀式很嚇人。沒想到幾十年後,從歐美開始流行的黑膠熱蔓延到身邊的中年文青和設計朋友,中年人買黑膠跟收藏特殊年份紅酒和威士忌般瘋狂投入,許多年輕些許的設計人家裡根本沒有播放黑膠的器材,光是為了黑膠封面就拼命蒐購;

 

青春期蒐購了一大堆後來完全派不上用場的錄音帶,這幾年成為很受歡迎的展覽道具,若是要呈現1980和1990年代的氣氛,把當年流傳下的錄音帶擺出來,封面通常相當不酷,中文側標很懷舊;

 

至於CD,1990年之後每個人都買了一大堆的CD,當年從錄音帶轉換到CD的關頭,我們可是砸下重本,同一張專輯就算買過錄音帶,還是會買CD,當時的封面是否搶眼很重要,唱片行陳列的店員推薦文案很殺;

 

2000年左右網路出現,有了iTune,iPod,iPhone,世界改變了,人們聽音樂的方式改變了,音樂產業改變了,製作音樂的方式有改變了,現在聽音樂好方便 。唯一不變的,就是人生真的很需要音樂。

 

我們深信之所以遇到一首歌或一張專輯,跟購買的場所、認識的朋友、實體的設計、誰誰誰介紹都有關。那些音樂是存在過的青春,是真實的人生。

 

如今是「單曲時代」,現代的樂迷不太容易完整欣賞一張專輯,這是我們經歷過「專輯時代」的人最不能適應的。許多名曲來自偉大的專輯,如果只聽所謂最紅的那首歌,卻忽略了整張專輯的企劃佈陣和結構。

 

例如1985年滾石唱片發行的《忙與盲》,張艾嘉演唱,李宗盛製作,整張專輯的企畫概念、選歌邀歌、曲序安排、製作方式、視覺構成,各有各的學問。理解經典專輯要從時代脈絡開始,這張專輯的時代背景,強烈建議要去看1983年 楊德昌導演的《海灘的一天》,這是楊導的第一部電影長片,張艾嘉和胡茵夢主演,當時的台灣經濟起飛,女性不再只是在家庭相夫教子,她們在職場上展才華,追求情感和生活形態的獨立自主,《忙與盲》的設定就是這麼來的。

 


 

黃威融Wei Jung Huang

資深編輯人。1990年代初期進入廣告公司寫文案, 1998年和好友集體創作《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2006年擔任《Shopping Design》創刊總編輯,2012年參與《小日子》創刊,2013協助誠品書店《提案》創刊。近年持續參與各領域編輯事務。

 


推薦閱讀
專欄觀點
談編輯
點讀華山
【觀點X黃威融】我們喜歡小孩先生的理由
表演藝術
點讀華山
揮灑40歲帥氣的大叔劇團 - 52PRO!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華山妖獸的奇思怪想 用地圖串聯共生共好的商圈經濟
專欄觀點
點讀華山
【觀點X張忘形】道歉的奧義
專欄觀點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觀點XCROTER】概念先行於設計
專欄觀點
論策展
點讀華山
【觀點X王耀邦】從個性小宿看策展 / 一宿坐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