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觀點126
點讀華山384
Jul 06, 2018
【觀點X張柏韋】美感教育:一種屬於視覺的新語言
專欄觀點126
點讀華山384
Jul 06, 2018

12760個小時,這是從國小到高中,臺灣孩子要跟教科書相處的時間。(相等於6000部電影、3000趟美術館......)

 

未來,你是否想像過課本還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故事起源要從2013年的春天說起,我與慕天、宗諺三人各自到了歐洲不同國家交換與參訪。這段時間的遠行,不只獲得視野上的經驗與精彩,更多的是一種對自己、乃至於對台灣的反思。那年九月,我們拿著紙筆,開始想像一個我們都更喜歡的世界,一個把所有的美好都放進課本裡,送給孩子們的世界。

之後的日子,我們從三個單純的大學生逐漸變化。我們的構想經歷了兩次群眾募資、十本課本再設計、兩次的環島發書、全台近三百個班級、一萬多本課本以及許多貴人的相挺,當然,也免不了現實的各種無可奈何、難以計數的拒絕與多次的不被看好。轉眼間,我們推動「美感教科書計劃」已經有四年多了。

在台灣第一線的教育現場,因為城鄉的差距、資源分配的不均衡,逐漸的讓孩子們被分級。而這個差距可能越來越大,這也讓我們意識到,從不分城鄉、不分貧富且人手一本的教科書進行改變,確實有它的重要性。

我們開始喜歡以語言做為例子,其實生活中的美感,應該非常簡單,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當你決定今天要穿什麼材質的外套,搭配什麼顏色的褲子,來傳達你希望給人的感受。其實所有選擇,都會成為你的語言,那是一種表達與溝通的方式。

當我們到歐洲看到美的感動,其實那並不是精神藝術,而是視覺的美感傳達,我們相信這是可以有效學習的。就像學英文一樣,想要一天背一千個英文單字是無效的,因為你隔天就會忘光。有效的學習應該是把你放在英語環境下,十年後雖然你不會成為文學大師,但生活上是可以溝通無礙。我們所推動的美感教育是以這樣的型態建立,一個讓你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環境。

其實我們所認知到的視覺語言,一直被不同領域的人們學習研究著。在影像或電影中,我們會思考鏡頭的鏡位視角與運鏡方式,傳達給人們不同的情緒與故事;在設計上常常被提起的減法設計,透過去蕪存菁的過程,達到清晰地傳達效果,也創造出簡約的舒適感。

到了今天,我們希望用語言的方式,來向政府、老師、家長及所有社會大眾表示美的重要程度,絕對不亞於英語能力。一個沒有辦法有效率與國際溝通的國家,自然沒有辦法打造國際的品牌,更不用說能夠與國際接軌的創意人才。

美感教科書計劃,就是希望從視覺的美感教育作為起點,期許能夠帶起政府重視「美感教育」。既然是語言,它就存在著某種語法,可以有系統地學習,如果我們建立一個好的視覺語言教育系統,就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溝通。久而久之,當基本的視覺語言文法運用自如後,我們也能將自己文化特色放入其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

雖說視覺語言有文法基礎,但並不表示這個美感世界裡只有唯一、絕對的答案。就像品嚐紅酒一樣,當你人生只喝過一種紅酒的時候,你大概無法說出這是不是一瓶好的紅酒;然而當你開始慢慢累積經驗,品嚐各式各樣的紅酒之後,你就開始能夠比較出這之間的差異,最終做出你有自信的選擇。

 


張柏韋 Wayne Chang

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
畢業於交大人文社會學系,因為科系與工程背景的學校有很大的反差,養成很綜合的興趣,試圖用人文的視角,看待新的事物,2013年起開始推動「美感教科書計劃」,希望有一天幫台灣找到自己理想的樣子。


推薦閱讀
專欄觀點
點讀華山
【觀點X Tim Wong】接棒式的超前部署
專欄觀點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觀點X吳書原】荒野並不荒涼 城市才是
表演藝術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迎接「劇聯網」時代一窺于國華的劇場想像
專欄觀點
表演藝術
點讀華山
【觀點X詹傑】最後的審判
專欄觀點
表演藝術
點讀華山
【觀點X詹傑】人在江湖闖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