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策展41
點讀華山384
Jan 05, 2018
策劃時代的樣貌,展出世代的價值
論策展41
點讀華山384
Jan 05, 2018

關於策展,那些你想了解的事系列三之一

圖說:「Pop-UP LADY」展,透過策展設計,將藝術家的作品創造出更有深度、精緻度的樣貌。圖片提供:格式設計。

 

當許多學門因為與社會實用性脫鉤而逐漸式微之際,「策展」卻異軍突起有了專門學程,快速成為值得關注的產業。究竟策展是什麼?又有哪些眉角?點讀華山邀請活躍的策展人:飛躍文創活動展覽部總監陳姿含、飛躍文創Brand∙Content事業部部長陳慈賢、時藝多媒體展演活動部總監王華瑋、格式設計總監王耀邦、臺北市立美術館資深策展人蕭淑文及聯合數位文創活動事業群文創二部總監鍾逸民,以梳理過的實務經驗,分享關於策展,那些你想了解的事。

 

近年隨著華山、松菸等文創園區陸續開放,看展風氣逐漸成熟,週末假日到文創園區逛逛、參加活動已成為時下年輕人的習慣,也是許多親子家庭的活動熱點。在這個寬廣場域裡,有精選的設計商品、特色餐飲,還有頻繁替換的藝文、展覽、活動,非常適合消磨一日的悠閒時光。「策展」,也正是在這樣的生活型態下,快速成為一門顯學。



一種具時代樣貌的學習方法

不可否認,細品一個精心策劃的策展,就像是一場心靈的洗禮,經過一連串綿密布局的絲路後,當我們走出展場時,也彷彿得到了些新的體悟。而這,正是「策展」的獨特性;在於資訊被有系統地整理呈現過,並且在時代性的角度予以新的觀點。

所以觀眾能在一個有限空間裡尋著脈絡觸及到新的知識、美感與意義,蕭淑文也說,「作品是否能回應我們現在生活環境跟時代的精神面,這才是藝術有趣的地方。」於是,這些具有視覺美感、文化觀點及品味的專家們,以某個核心概念連結多樣化的作品、資料,從而創造出嶄新的觀點,並呼應當下社會的需求,使得策展不僅成為一種深具時代性的活動,更是論述當下社會文化的形式。

圖說:全互動式的藝術學習展「teamLab:舞動!藝術展&學習!未來の遊園地」。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策展如同一門學問、方法學般地值得被關注,但對於看展的大眾而言,其實反而是輕鬆的體驗,某些龐大的議題被化為容易理解的視覺圖像、在不知不覺間吸收。一檔好的展覽如同一劑強心針,為每位看展人注入不同的文化養分,也因此,為了讓所有人都能得到所想要的心靈養分,熱鬧蓬勃的策展市場上,有了不同受眾、不同商業模式的誕生。



多樣態策展,直搗大眾的渴望

目前常見的商業策展可略分為藝術作品展、IP授權展(Intellectual Property,簡稱IP)及自製展三大類。

藝術作品展可說是台灣策展的最初樣貌,包括莫內、米勒、夏卡爾、梵谷、高更等世界知名畫家作品,不遠千里運送到台灣的大型特展,每每都掀起一陣藝術潮。「二十年前出國看展還不是那麼容易,所以能一次看到多幅世界名畫是很重要的體驗」,鍾逸民說。然而藝術展除了借展費用驚人外,策展單位需有執行專業藝術展的能力,故在人力、經費上的需求遠遠不是一般中小型策展公司所能負擔。

圖說:讓人感到溫馨快樂是IP授權展的一大特色。圖為「吉卜力的動畫世界」展。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相較之下,因為文創園區崛起,順勢而起的IP授權與文創類型展覽就親民許多!近年來漸漸成為策展主力的IP授權展,是由策展方取得肖像IP授權後,用故事、情境、互動營造展場,達到與一般民眾溝通的目的。由於展覽的高互動性正中時下年輕人喜歡拍照打卡的習性,尤其透過觀展民眾大量的打卡宣傳,更強化「到展覽拍照」的熱潮。雖然熱賣,但IP授權展受版權方的限制多,且即使策展方設計一套有趣而獲得肯定的展覽內容,也因IP版權而無法移植,侷限了創意展延伸的可能性,也促使台灣策展公司努力朝自製展發展。此外,近年來IP授權展也在策展團隊的努力下,走向更有教育意義、更能引發觀眾省思與體察生活細微的深度展覽,而不再只是追風潮式的輕薄,更有生命意義的厚度。
 


“當形式逐漸被打破時,策展的核心精神就更加外顯;如何與觀眾溝通、是否精準傳遞訊息,這些就成為策展團隊恆存不變的圭臬。”



「自製展」顧名思義就是從主題、內容到執行都是由策展公司一手打造並擁有版權,例如時藝多媒體著名的「顛倒屋」展,就是發想、設計、規劃、施工全部自己完成的特色展覽。創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遠遠超出想像,但所引起的話題、市場熱度也相對更高。最重要的是,在台灣成功打響知名度的展覽,最有可能促成海外策展單位前來洽談移展,對於台灣策展公司而言,這才是能走得更長遠的策展。

另一類自製展是由商業品牌主動提案,透過策展來包裝銷品牌目的。由於近年幾檔自製展取得極高的聲量與話題,使得商業品牌愈來愈看懂展是一個更好的宣傳方式,因為體驗的過程絕對比廣告來得更有說服力,而且策展是幫助品牌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就如格式設計為Samsung策展的「UP TO 3742|臺灣屋脊上」,不僅不著痕跡地介紹了Samsung手機與VR效果,更幫助韓國品牌解決了需要跟台灣在地民眾連結的課題。

圖說:獲得多項大獎肯定的「UP TO 3742|臺灣屋脊上」展,以策展手法為品牌提供最佳的溝通方式。圖片提供:格式設計



另一方面,早在藝術圈玩轉多年的跨界、混種概念,已悄悄影響了策展;蕭淑文認為策展也是一種創作,只是偏向思想上,而需要仰賴藝術家將思想視覺化,所以創作人不要給藝術家太多侷限,才能為觀眾創造不同的思想空間。在其策劃的「愛麗絲的兔子洞」展中,就讓人看到如何透過策展,將不同領域藝術家的作品創造出更有深度、精緻度的樣貌。

策展的種類因應受眾和業主會有不同的樣貌,策展、設計、藝術之間的界線也不必然壁壘分明。當形式逐漸被打破時,策展的核心精神就更加外顯;如何與觀眾溝通、是否精準傳遞訊息,這些就成為策展團隊恆存不變的圭臬。

 

圖說:混種藝術創造的衝突與想像,讓藝術展也能如劇場般充滿現場感。圖為「愛麗絲的兔子洞」展。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讓策展喚醒你的愛與美

「我認為策展很浪漫,但在思考時是很理性」,王耀邦說。這或許解釋了為何策展總像是一場理想與現實的拉鋸戰,直到雙方找到甜蜜點為止。擅長操作IP展的陳姿含也說,「對策展人而言最感動也重要的是『讓觀眾有共鳴』,但除此之外,成功的商業模式、對的時間結合對的事物、提供完整的體驗,這些條件都能達到才是好展覽的樣貌。」

 


“未來的策展樣貌或許是推出進入門檻較低,但思考更深的當代藝術展……讓更具包容性的展覽成為社會培育下一代的文化養分。”


 

對於售票展而言,現實是一檔好展覽絕對要能獲利,而要做到獲利,就需要有吸引人的內容、完整的體驗、到位的宣傳和成功的商業模式;至於理想面,自是希望展覽有更深層的教育意義,能喚醒每個人心底的美。相較之下,非售票展雖然沒有獲利壓力,但需要有吸引人的內容、完整的體驗與到位的宣傳一項也不能缺,策展單位更需審慎思考如何在商業行為裡,依然創造出一些對大眾有意義的事。

 

圖說:異想的設計世界是愈來愈受到注目的展覽方向。圖為「HELLO, MY NAME IS PAUL SMITH」展。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雖然台灣人的喜好比較像日本,但日本很早就在培養民眾看展的習慣,相對也促使日本的展覽品質較高,台灣在這一點上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即使已經策展多年,王華瑋依然在達成現實目標之餘,亦不斷思考每一檔策展要帶給民眾的課題以及對社會的意義。而王耀邦也說,「觀點需要被用各種方式去提升出更清晰的輪廓,而策展正可以去收斂,鍛造一個觀點,使其產生社會影響力。」他甚至以2017年卡塞爾文獻展(Kassel Documenta)為例,當你看到以鐵絲網一比一築出的帕德嫩神廟上掛滿時代的禁書、最終拆下來的書還可以讓現場每一個人帶走時,你會真實感受到時代的壓迫,這遠比洋洋灑灑的演講來得更有力量。

 

圖說:「蛋黃哥懶得展」即屬於IP授權展。圖片提供:飛躍文創

 

所以未來的策展樣貌或許是推出進入門檻較低,但思考更深的當代藝術展,以培養大眾的藝術品味;或許是將海量的資訊梳理地更加易懂卻不失意義;甚至是培養出能推往國際的台灣IP;或是創造更多元類型、主題的展覽,讓更具包容性的展覽成為社會培育下一代的文化養分。

如同《策展人工作指南》一書所提到「策展實踐已經被視為一種文化生產的權威形式」,因此策劃出更好的展覽,將是策展團隊始終不變的挑戰。

推薦閱讀
點讀華山
地方創生
佇立在城市中的一春天一大地
華山會客室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劉維公X王榮文|文創,與他們的產地
專欄觀點
點讀華山
【觀點X張凱童】文博會中的角色IP定位?
點讀插畫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自由穿梭「藝世界」,跨界創作不設限!非典型插畫家林彥良
點讀華山
品牌經營
新零售時代來臨|在購物經驗中,尋找更多的意義
人物專訪
論策展
策展是一種時代的思考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