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108
點讀華山384
Dec 01, 2017
走在未來經典的創作路上
人物專訪108
點讀華山384
Dec 01, 2017

專訪北藝大戲劇系主任張啟豐

 


張啟豐小檔案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副教授兼戲劇學系系主任、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所長。曾任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刊》主編,除了進行戲曲研究,並長年撰寫戲曲、戲劇劇評。近年受邀擔任國家兩廳院戲劇類及戲曲類評議、文化部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現代戲劇類評鑑及台新藝術獎觀察團、國際評審團委員。

 


 

戲劇作為人生的示現、人性的明鏡,自古以來就是深受重視的藝術。曾擔任台新藝術獎觀察團委員及國際評審團委員、國家兩廳院戲劇類及戲曲類評議委員、文化部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現代戲劇類評鑑委員的北藝大戲劇系主任張啟豐,不僅從小在布袋戲、歌仔戲的耳濡目染下,培養出對戲曲的深厚興趣,之後更延伸出對戲劇演出的熱愛,近年因擔任評委,更從研究、觀察者角度長期且深度關注劇場生態劇團。透過他浸淫、粹煉後的觀點,讓我們從臺灣劇場界的發展現況看出未來之路。

從吸收、學習到發展自我意識

若從時間軸來看,1980年代與21世紀至今分別是臺灣現代劇場發展的兩大關鍵;自80年代起,多位前往歐美取經的藝術家將訓練方法、身體實踐等觀念導入,隨著小劇場運動興起及若干劇團陸續推出代表作,現代戲劇的藝術養分逐漸植入民眾內心。至於新世紀發展亮點,則是在既有基礎上強化了多元與國際性,包括創作焦點關注當下社會議題、敘事手法多樣化以及劇場設計的創新,在在都更有意識地朝不同方向發展。此外,新世代劇場人優秀的國際鏈結力,不僅促成臺灣劇場界的跨國合作,更將作品推上世界舞臺,耀眼國際。這些明顯的變化都是臺灣劇場界近年來不斷提昇、益發成熟的表徵。

自1990年代末至今二十多年來,全臺中小型劇團蓬勃發展,自然也衍生出場館需求,隨著政府不斷釋出閒置空間,於是無論由政府主辦或民間籌辦的展演場館,如雨後春筍般在各縣市不斷冒出。然而張啟豐直指,在導演編劇藝術創作與場地硬體這兩大要素之間,需要有很多重要的媒合與連結,例如舞臺監督、藝術行政等,才能讓作品順利演出,而這些表演藝術產業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反倒成了下一波劇場發展是否能再次躍升的關鍵!

不只做好、做精,更要做到獨一無二

「長期觀察劇團發展,可以看到當劇團或場館有思考清晰、執行力強的藝術總監及行政人員,或是協調執行皆優的舞臺監督、技術總監等,甚至是有戲劇顧問支持時,這些單位的運作成效及作品演出,都有亮眼表現。」理想上,張啟豐認為一個劇團應該有明確的定位及發展規劃。因此,他強調:要讓作品更細緻、更成熟、完成度更高、行銷口碑更好的重要關鍵,就是回歸專業,讓藝術歸藝術、行政歸行政,各司其職,才能相輔相成。

說穿了,這就是「品牌經營」的概念!品牌辨識度高的劇團、場館,自然會培養出一票忠誠度也高的鐵粉,這與現今社會分眾市場的現況如出一轍;劇團可以有意識地發展系列作品、展現劇團風格,同樣地,場館也可以策展方式籌劃系列展演,凸顯場館特色。透過一次次演出,場館及劇團的特色、定位逐漸清晰,品牌形象隨之鮮明,自然而然就會出現相對應的觀眾群,而這正是當前臺灣劇場界十分重要的發展方向。

創意與文本,讓下一世代看見現代活力

談到臺灣劇場發展的強項,張啟豐認為是「創作者的勇於嘗試與無限創意。」

他同時也指出,不斷突破劇本/劇場既有說故事方式的創作現象,與千禧年前後許多鼓勵創作、演出的平臺之設立,有很大關聯,例如:劇本獎項及台新藝術獎等。而當有了更多臺灣原創劇本後,若干中小型劇團也由原先搬演國外劇目,逐漸轉而以演出臺灣劇本為主,這樣的轉變,毋寧是為臺灣培育創作文本奠下更扎實的根基。

「現今所謂的經典劇本其實就是當時的『新劇本』,而『新劇本』的訴求就是當時時代精神的展現。」張啟豐認為新劇本/原創文本的重要性,或許正如同托爾斯泰所說,「戲劇是對真實的一種群眾性的和共同的感受,就是通過整個觀眾廳和舞台上的人們來表現對真實的一致的、共同的感情。」創作文本的意義,就是紀錄特定時空背景下普遍不變的人性故事,無論是探討社會現象、深究生命價值,它都記下了一地一時的喜怒哀樂。正如同我們現在回看經典作品《荷珠新配》,鮮明的人性在時代特色襯托下昭然若揭,而「現今如果沒有新作品,我們還有多少東西能夠留給未來?」

令人欣慰的是,現今有許多中小型劇團定位在挖掘臺灣劇本,與劇作家合作首演,在時間軸線的延伸下,我們終將能梳理出屬於臺灣的人生故事。

觀看完整專訪影片

推薦閱讀
談編輯
點讀華山
過去、現在、未來 探索雜誌多變的迷人風采 
點讀華山
地方創生
成長,本來就會有各式各樣的瘀青 日目視覺藝術——用創作碰撞更多可能
論策展
點讀華山
以鼻子聞香 用眼睛觀色|新芳春「TeaWave 茶香流動」展覽
講座論壇
點讀華山
「科技大擂台與AI 對話」熱身賽精采落幕!學生Show出AI軟實力!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用音符,譜寫故事裏的畫面與詩意
表演藝術
點讀華山
用相遇姿態 迎接一場春天的舞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