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年時前往日本,感受雪國獨有的蒼茫冷冽,此時的氣候大多伴隨著大雪紛飛,許多身處郊區的旅宿山徑便道,也早已蓋上厚厚的雪毯,路跡難辨。更長時間的「停留」,遂成為下榻日本旅宿的客觀必然,也從中自我衍生出「一泊二食」的住宿文化。其中最難以忘懷的是北海道建築師中山真琴的作品,位處二世谷(Niseko)一處靜謐的自然森林,僅有15間客室,建築師在這作品裡將「觀看的方式」做出極為細膩的鋪陳:穿透、借景、引光、留白,出手著重建築的內在性,人行於中頗有遊園之感,同時兼具私密。
選取建材彰顯物質性的地域感,處處可見木料切砍、鑄鐵燒鍛的痕跡,家具與空間咬合鑲嵌,往往暗示著小尺度動線的方向性,一泊二食中的料理精彩絕倫,道道在口腔中開煙花,小宿溫泉講究,內外湯風風火火,回應視野飆飆颯颯,配有搖櫓控制水溫,有書房、有茶室、有炕爐、有咖啡,將人文匠藝妥善包裹深得你心。還記得曾經採訪過新潟里山十帖的主理人同時也是日本旅遊雜誌「自遊人」的編輯長岩佐十郎,他曾歸納出好的溫泉旅宿必須擁有的四大關鍵:第一 / 所在位置必須擁有沒看過的景致、第二 / 從空間到軟體必須給予訪者沒有體驗過的體驗、第三 / 提供沒有吃過的食材與飲食態度、第四 / 感受某種知性的傳遞,一種原來如此,近乎恍然大悟的體會。整體觀來就像是一位老練的策展人果斷寫下的策展方針,我凝視著落地窗外成遍姿態迷人的白樺樹林,那策展的精妙之處在說服力極高的精準執行烘托下,呈現出一派冬日優雅。
王耀邦WANG YAO PANG
格式設計展策InFormat Design Curating負責人、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兼任講師。
畢業於英國愛丁堡藝術學院空間藝術研究所,長期關注台灣建築、設計、品牌與藝術之發展與跨界資源整合,重視設計背後的文化基底,並由此深耕策展專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