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這個突如其來的大風暴影響下,全球經濟重新被破壞與翻轉。首當其衝的旅行,從原本全球化變成封閉性的在地化。本國人出不去,外國人進不來,整個產業鍊受到嚴重衝擊。
觀光業這幾年勢必很難回到過往榮景。例如義大利、法國、英國這些以文明資產興盛的觀光國家,因為疫情受創嚴重,即使疫情趨緩,由於旅人們都會小心翼翼,甚至各國邊防也會提心吊膽,生怕控制住的疫情再度蔓延。
消費者還是有旅行需求,這是探索、新奇、凝聚感情與放鬆心情的重要養分。就像前陣子清明節連假,台灣各大觀光景點擠滿人潮,引發社會擔心的議題,其實就是太悶了,想散散心,沒想到散心的人不約而同去了一樣的地方。
然而這種走馬看花、擠滿人潮的旅行,會逐漸轉型。在疫情的影響,我們對於「價值」有更深省思,更多人希望花的時間、金錢有更多價值,而非只是便宜又大碗的「價格」。例如更重視公衛安全、小而深度的交流,有沒有動人的故事,人文風土的特色,有情境、情節與情感的深度旅行。
這也是我在《風土經濟學》這本書主張的價值。要趁著台灣疫情趨緩、零確診的機會下,壯大國內旅遊品質,創造新的旅遊產業鏈,才會在全球疫情消弭,觀光復甦的機會下,讓世界旅人親身體驗台灣的價值。
========================================================================
自由作家,台灣少數連結人文與商業的創作者與實踐者,從事跨領域的溝通整合,希望將複雜的事情變得簡單、有趣,更有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