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刺骨的夜晚,我在馬祖南竿,對四十多位馬祖青年、地方業者、公務人員演講,主題是「馬祖青年如何創造家鄉的風土經濟學」。
我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方法。例如如何應用風土經濟學方法論,引導台灣各地的地方工作者、公務人員換角度思考、盤點地方風土資源,並重新賦予意義,找出創意亮點,整合人才與資源,創造風土經濟。
這是一場很難得有這麼多馬祖青年參與的分享會。有一位青年舉手發問,他問我來馬祖這麼多趟,可不可以告訴他們馬祖的特色在哪裡,給予不同的想法刺激。
我立刻說了早上八點去馬祖介壽市場的經驗。一位阿姨帶領我與幾位地方青年逛市場,先介紹市場外好幾位賣菜阿婆種植的菜,包括肥肥圓圓的大蘿蔔、青綠的高麗菜與黃白相間的大白菜,這可是「馬祖三寶」,還有嫩綠的珠蔥、青蔥與波菜。
一樓則是魚販。有野生烏魚、石狗公,以及各種曬乾的漁獲。二樓是早餐市集,包括蔥油餅、細薄的餛飩,以及裹上米粉、高麗菜與地瓜粉油炸的肉餅,還有一位青年自家烘焙的手工咖啡。
沒多久,買完菜、賣完菜的婆婆們開始圍聚在一起聊天。她們豪邁的喝起老酒、高粱,吃著炸雞排、紅糟小腸與魚丸湯,還招呼我一塊吃吃喝喝,開心極了。一早就喝酒,果然能禦寒,心情也格外愉快
「在地的日常,就是旅人的收藏,」我對地方青年說,這就是我難忘感動的在地生活,這是城市體驗不到的感受,也是馬祖最大的特色。
============================================================
自由作家,台灣少數連結人文與商業的創作者與實踐者,從事跨領域的溝通整合,希望將複雜的事情變得簡單、有趣,更有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