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年報08
Jun 04, 2018
「十年華山話文創」
華山年報08
Jun 04, 2018

2017華山年報 發行人語

台灣文創發展公司董事長/華山年報發行人 王榮文

 

 

華山十年了!

這十年我們做好了那些事?犯了哪些錯誤?我們給自己打多少分?外界又如何評價華山?

 

 經營出版四十年,我對文化創意產業有一定的使命感,因此十年前投入華山經營時,我就為團隊訂下華山成功與否的指標:一、能否成為文化明星和創意人才的匯聚之地?二、能否帶給訪客感動體驗,成為文化觀光熱點?三、能否成為資金提供者尋找文創人才的聚落?

 因為缺乏明確的政策要求,這些年我們總是用這三大指標自我檢驗。十年來華山每年平均吸引一千多件文創提案,許多文創工作者透過華山被看見,找到觀眾、找到出海口。

 花蓮玉東國中木工班的孩子們過去曾輾轉於花蓮、剝皮寮等地展出他們的作品,直到在華山這個舞台才遇見他們的伯樂們,之後年年展出都完售一空。在華山,我們總是不斷在創造機會「讓對的人相遇」。

 華山團隊透過新型態的策展模式,每年以一千多場多元創新的活動,吸引近三百萬訪客,若非內容精采,人流不會匯聚,而匯聚人流的最終目的是要成就品牌。2017年華山獲選為北部十大文青必訪聖地第一名,也是國人最愛打卡地點之一,僅次於桃園機場。

 空間是靜態的,但華山園區是動態的。在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空間,注入多元創新的文創內容,吸引訪客絡繹不絕前往。華山已經成功建立一個文創產業化的平台,搭建起文創產業的生態體系。

圖說:2007年的華山,各場館雖然經過2004年的整頓,但空無一物的狀況下,未來如何填進好的內容?如何創造高的人氣?3.5公頃的每一寸都是考驗。整頓狀況最好的,當屬烏梅酒廠。而最荒僻的紅磚區,斷垣殘壁宛如廢墟,直到2011年才修復完成投入營運。攝影/陳輝明

 

契機

 曾經以為外界對我們的批評過於嚴苛,但回首過去十年,其實最苛刻的要求來自自己十年前就已設定的四大願景三大指標。華山前五年慘澹經營的日子,我們撐過來了。轉虧為盈後的五年我們漸入佳境,卻也面臨各種社會雜音。一路走來,我自覺對得起這塊土地,卻也明白各界對華山的期待很高。

 政策的變動是常態,我懂;價值的判斷很主觀,我也明瞭。華山做為台灣第一個依照促參法委託民間經營的文創園區,我們被賦予「扶植文創產業及人才培育」等政策性任務;而身為一家民間企業,也肩負對股東和員工的責任,但我們期許能創造一個符合政策任務且兼具商業效益的經營模式。

 過去十年,我們總在不斷嘗試、犯錯、快速修正、導入正途中度過。這十年,華山歷經三次政黨輪替及八位文化部長人事更迭,每當面對外界質疑華山過於商業化時,我們總是想找出這些判斷依據的指標,也希望努力達到各界的期許,但在一個開放民主的台灣社會,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或許華山十年正是一個契機,讓我們從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之引進、產官學之論述及實踐的歷程,重新思考台灣的文創產業大業。

圖說:TEDx Taipei年會╱7月
TEDx Taipei從2009年成立開始,華山一直都是強力支持的臂膀。2010年起,TEDx Taipei最盛大的年會固定以華山為基地(僅2011、2016兩年因檔期緣故暫移他處舉辦),各領域的傑出人士或極具潛力的新銳,以18分鐘短講分享他們對世界的洞見,是創新界人士必然早早列入年度行程的盛會。(圖為2012年現場)
攝影/陳輝明

 

緣起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引進及整合者應該是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及前行政院長游錫堃。游前院長於2002年提出「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正式將「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計畫」列為重點計畫。

 前英國首相布萊爾於1990年代中期提出「Cool Britannia」口號,強調以積極的補助政策,協助音樂、美術、出版及表演等十三項產業,並扶植這些產業發展「創意經濟」。

 陳主委當時考察英國文化創意產業後,文建會為這計畫下了一個非常具有延展性的定義:「文化創意產業係指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提升的行業」。她並從兩大構面思考文創產業的價值:一是國土規畫,二是產業升級。就國土規畫而言,小至創意街區、創意園區,大至都市更新、地方創生,甚至古蹟歷建的活化、閒置工業遺址的再利用,都是空間經營範疇。再從產業升級角度思考,台灣在科學工業園區的代工模式之外,能否透過文化創意,開拓品牌經濟?

 可惜產官學界後來掉進狹義的15+1的產業範疇和文創定義之爭,政府也沒有從陳主委的宏觀見解中發展出具有高度和全民共識的文創產業政策。在五大酒廠成為五大園區之外,也沒另外發展具有前瞻意義的文創產業園。

圖說:2017親子表藝節-童心之言系列節目中,由両両製造聚團帶來的「我們需要一朵花」。2017年華山推出首屆親子表藝節,鼓勵親子一同進入表演藝術的世界,活動有多檔演出及工作坊等。2016年12月烏梅劇院落成後,「一院、一廳、一場、一野」的規劃,完整了華山藝文空間版圖,也提供國人藝文生活的新選擇。 圖片提供/両両製造聚團

圖說:2016年叫好又叫座的teamLab特展,帶給國人科技與藝術的全新感官體驗。 攝影/黃昱禎

 

目標

 不可否認的,當文創淪為口號,各種粗糙或過度包裝的文創商品充斥全台時,難免引發有識之士之反思及批判。但在所謂真文創和假文創的論證之外,或許更應根本探討台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目標為何。

 台灣談文創多著重於藝文創作端,相對不談市場及通路平台。韓國的作法較為不同,以「一源多用」的模式徹底發揮文創價值與產值。以《大長今》為例,從電視劇、主題園區、旅遊觀光以至於藥膳養生,充分發揮原創IP的效益。

 同時期中國大陸的文化產業政策也在產官學論證過程中發展出「文創地產」「文旅商/特色小鎮」和「IP開發/變現」的三路並進政策,明確以市場為導向,每項政策都有商業模式,易於遵循。

 台灣尊重多元聲音、多元價值,這是珍貴之處,也是我們文創產業發展有別於中韓的原因。只是,產業政策終究會談到產值,文創產業的產值如何創造?談產值能不能談商業化應用?商業化是否就會戕害文化創意產業的純粹?若不談商業模式,我們發展文創產業的目標是甚麼?這些都是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

 文化創意內容、產業價值鏈及出海口,整個生態體系必須一體思考,才能營造一個適合這個產業生存發展的環境。有了舞台、有了市場,就有源源不絕的創意內容。華山的經驗告訴我,文創人才最需要協助的是平台、是出海口。給他們一個舞台,他們就會發光發亮。華山長期贊助提供許多小型表演團體演出,前不久一齣學校師生策畫的戲劇在我們烏梅劇院演出時,台下就坐著他們的知音,表演結束後這群師生立刻就收到創作IP收購的提議。

圖說:假日街頭藝人的演出總是華山遊客最喜歡的節目之一。攝影/黃昱禎

 

忠實

 經營華山的願景於我,是一所學校、一座舞台、一種風景、一本大書。我們在這裡把舞台搭好了,讓該發生的事情在這裡發生,讓該相遇的人在這裡相遇。

 若問我華山的核心價值為何?我會告訴你,華山是文創產業化的樞紐,這裡創造文創新星、也使創意人才有出海口;華山也是產業文創化的起點,有人在此開啟品牌化之路、有人在此讓品牌更光亮。

 若問我華山如何做到?因為我們忠實地扮演平台的角色。我們不斷從實務運作中洞察趨勢,發掘人才;透過多樣化策展能力,營造園區變化萬千的創作氛圍;我們把訪客帶進來,讓作品與群眾對話,讓好人才不會被埋沒。

 十年前我意外進入園區經營,前五年苦不堪言,虧損壓力只能一肩扛,好不容易後五年在摸索前進中漸入佳境,目前團隊也有許多心得樂與社會各界分享。華山當然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我們也需要各界的批評指教,我們期望能從不同的聲音中汲取繼續進步的能量。

 

過去十年,華山場域持續傳遞著當下台灣人對美好創意生活的追尋。

未來仍會一本初衷,堅守華山創意江湖,永遠陪伴大家學習成長、有美好盼望!

推薦閱讀
閱華山
華山年報
華山學校踏出完整第一步 | 2019華山年報
論策展
閱華山
華山年報
當藝術展轉戰文創…| 2019華山年報
講座論壇
華山年報
生活與閱讀
老派朗讀其實是新潮閱讀 | 2019華山年報
點讀插畫
華山年報
三階模式,多方拓展 插畫開新路 | 2019華山年報
華山年報
從藝文特區到藝文交流平台
華山年報
品牌經營
華山,不曾稍停的創新路 | 2019華山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