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會客室41
論策展41
點讀華山384
Jan 01, 2018
梁浩軒X王耀邦X王榮文│用空間說一個故事 | 華山會客室
華山會客室41
論策展41
點讀華山384
Jan 01, 2018

 


Guest (左一)│王耀邦/格子

格式設計展策負責人,長期關注台灣建築、設計、品牌與藝術之發展與跨界,重視設計背後的文化基底,並由此深耕策展領域。

 

Guest (右一)│梁浩軒/Ocean

INCEPTION 啟藝負責人,專注於策展、設計、藝術、數位媒體等服務,跨足 IP開發、IP 授權、實體與電商通路、創意顧問與整合行銷。

 

Host (中間)│王榮文

台灣文創的實踐者,同時也是華山1914文創園區經營者暨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從披頭四展、吉卜力特展、一直到單位展、台灣文博會,有人說這是一個「策展的時代」。而這幾年間,新的優秀團隊不斷誕生,這些年輕團隊對於策展又有什麼洞見和思維,才得以脫穎而出,打造出叫好又叫座的展覽?

這一次的華山會客室,王榮文董事長邀請到兩位策展界的新星:格式設計展策的王耀邦先生和INCEPTION 啟藝的梁浩軒先生,從他們的展覽故事開始,跟我們一同分享策展的諸多環節和內涵;更從他們年輕、敏銳的視野和思考,勾勒出策展產業充滿可能和潛力的未來。

 

王榮文(以下簡稱王):

今天接待的這兩位年輕朋友,他們在策展領域上取得許多優秀的成績和讚譽。可否請兩位分享一下你們的背景?你們怎麼思考策展這件事情?

 

王耀邦/格子(以下簡稱格):

我從華梵大學建築系畢業後,便到英國愛丁堡藝術學院唸策展相關的碩士學位。回台灣後成立了「格式設計」。我們公司不把「展覽策劃」當作「策展」,我們把「策展」當作一種思考、做設計的方式;更廣義地來說是一種做事的方式。所以我們公司一直有一句話:「curating is the way that makes design happen」,策展是讓設計發生的原因或方法。

 

梁浩軒/Ocean(以下簡稱梁):

啟蒙應該是在學生時期就不斷的接觸各種活動的舉辦,策劃不同的EVENT。一直到退伍後進入公關、活動公司、展覽公司。一路的累積,後來才發現,這些其實都成為我後續策展能量的底蘊。最後在2012年成立了INCEPTION 啟藝。我們一直覺得展覽應該用更多元的面貌去接觸觀眾,所以不論是商業性的策展,還是服務客戶的行銷展覽、還有自創IP的展覽都有籌辦。

 

挖掘可能、編織故事,是策展人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王:在替客戶的IP或品牌進行策展時,會面臨到業主的要求,同時也要維護他們的利益。可否請兩位分享,你們如何跟業主溝通、替他們策展?

 


『展覽的魅力是透過一個行動或場域,把一個品牌原本可以敘事的廣度拉伸開來,讓民眾跟品牌在現場產生最直接的溝通』


 

格:我以最近的一個家具品牌的展為例。這個品牌在台灣已經耕耘很多年了,所以它在台灣人的心中已經有很明確的形象。因此當這個品牌來找我們的時候,表示他們希望自己的品牌形象能有所突破。所以我們在台中的市民廣場,在戶外用十棟小房子做出了一條街,每棟小房子裡全使用這個品牌的各種家具,並且在小小的坪數裡,去呈現每個人對於家的不同想像,例如月薪只有22K的人,想要創業的人…他們的家會是什麼樣子。讓原本在公園裡遛狗、散步經過的人,在進入這些房子後都驚覺:「哇!原來這個品牌可以做成這樣。」

能讓民眾發出這句讚嘆非常重要,因為「原來這個品牌可以做成這樣」的真實意涵是「以前這個品牌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這就是展覽的魅力。展覽的魅力是透過一個行動或場域,把一個品牌原本可以敘事的廣度拉伸開來,讓民眾跟品牌在現場產生最直接的溝通。這個溝通不用藉由媒體、不用藉由廣宣,而是從空間上、從視覺上產生的五感體驗。

 

梁:我們公司經手的展覽,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個是售票性質的「商業特展」,另一種是宣傳性質的「倡議展覽」。「商業特展」因為要售票營利,所以必須直接面對消費者。在面對這樣的客戶,我們都會問兩個問題:「為何而做?」、「為誰而開?」。這種類型的展覽目的相對單純,只要客戶覺得這個展覽可以讓他們得到更多的營收、就是一個成功的展覽。

另一種是「倡議展覽」,這類展覽的目的是要提倡一個議題。在這種「倡議展覽」的邏輯下,觀眾數量的多寡可能不是首要考量。因為我們一直認為,所謂的觸擊率並不等於影響力。這個展覽就算很多人來參觀,但如果不能夠真正傳達這個展覽想要表達的意思,可能也是失敗的。所以面對這類型的客戶,如何完整傳遞他們想表達的內容決定了一項這個展覽的成功與失敗。

 

王:我接著想請問一間策展公司裡面是怎麼運作的,人才的組成為何?做為一名策展人,最重要的條件是什麼?

 

格:一個理想、健全的策展公司必須要有四個部門:企劃、空間、視覺和媒體公關。我認為展覽一定會同時遇到這四個面向,而且這四個面向會產生非常多緊密的橫向連結,每一個面向的決定都牽動著另一個面向。而在各部門橫向連結的過程中,自然會產生出一個細膩的專業,這也是我一直想要傳達的「策展的專業性」。大家在討論的「策展」,其實是有章法、邏輯,可以一步步去訓練的。

 


『策展人要有很明確的論述方式。一個產品、一個客戶或是一個IP進來,策展人要能夠用自己的方式,以必要的資訊和形式去編織故事』


 

梁:我認為策展是一種360度球型的思考。所以我們的公司有三大分工:分別是內容(content)、營運(operation)和推廣(promotion)。這三個面向構成一個金三角,進一步才構成一個360度球型的策展思考。

至於策展人的特質,我在面試新人的時候我都會去觀察他們兩件事情。第一是思考的視野。策展人需要有一個雜學的特性,你思考的東西是否多元,決定了你能否成為一名好的策展人。第二個是策展人要有很明確的論述方式。一個產品、一個客戶或是一個IP進來,策展人要能夠用自己的方式,以必要的資訊和形式去編織故事,所以論述的方式很重要。還有旺盛的好奇心、無比的耐心、甚至是無可救藥的樂觀,這些都是在策展這個行業裡所需要具備的特質。

 

未來策展的決勝點:策展論述的深化、IP生命的延續

王:你們的公司如果再進一步走下去,兩位會怎麼想像你的公司在五年後、十年後會呈現什麼樣子?

 

格:我們公司未來最需要的是增加一個研究部門。在我們這種十人小編制的公司,每個人都是戰將。在作戰的時候,你會竭盡自己的熱情跟能力去完成一件事情。但是大家都知道,其實深刻的展覽是需要研究的。那麼如何一方面高壓地打仗,一方面又可以有餘裕地將公司的內涵和核心作更有效率的開發,研擬各種思考性更強的、細膩綿長的資料和素材,這會是相當重要的。

這個研究部門同時還可以提供你的策展論述更穩定的內在。在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的建築事務所裡,有一個研究經濟的部門。所以當這個建築事務所在提他的建築論述時,他可以跟業主說,我提供給你的不是單純的設計型式,我更是以經濟的角度告訴你,依照現在的社會脈動,同時在坪數跟效益考量下,這是更明確的建築規劃。短時間內你可能看不到研究團隊的功用,但從長時間看來,它可以提供你的公司很飽滿的內在和驅動。我覺得這是台灣現在最缺乏的。

 

梁:第一是我們希望可以創造更多原創性的展覽。這五六年間,台灣的展覽很多都是複製或移植的,就連我們自己(啟藝)也會移植一些國外的展覽過來。可是我一直覺得我們自己在地的東西沒有好好被開發,我們應該要有更多屬於台灣的原創作品。第二是我們希望可以有國際水準,將好的展覽帶出台灣。第三個是複製再現。一個展覽的籌備期可能長達一年,但是這個漫長的成果只被觀眾看到三個月而已,一個辛苦累積的IP如果只能被觀賞三個月,而沒辦法到其他地方延續生命的話,是非常可惜而且浪費的。

 

 

華山應該要有屬於自己的策展聲音

王:你們跟華山有過很多次的合作,就你們認為,華山還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還可以替策展人做什麼?

 

格:去東京,我們一定會去六本木的博物館三角州。那裡有像是:21_21 DESIGN SIGHT、新美術館、森美術館、三得利美術館等非常高品質的展館。它們形成了一種讓你相信「專程買一張機票去絕對值得」的影響力。這幾個美術館擁有一種氣度是:不管它們是大還是小,它們要讓走出去的人帶著一個新的心情回家。這個心情可能是觀念的改變,可能是被藝術給感動,或是被誰的作品給震懾住。

假設華山內部能成立了一個策展部門,或是透過邀展的方式,在華山的某一個倉庫,每一年都辦非常新穎的、充滿精神性和實驗性的展覽。對民眾來說,他們會知道華山有一個具有中心內涵的展館,可以去吸收、去激盪。譬如說我就很佩服日本TOTO企業認養的「間美術館」(Gallery MA)。它很小,小到可能只有100坪。但如果你想知道日本建築界最新的訊息,這些訊息就在「間美術館」。它是一個精神性的象徵。如果華山能在某個場館中,舉辦充滿精神性、實驗性的展覽,來告訴民眾說,華山身為文創園區的龍頭,這是我想說的文創語言。我相信華山如果這樣做是會贏得非常多尊敬的。

 

梁:差異化這件事情非常重要。現在很多展覽的樣貌都很類似,只是替換一些元素,或是稍微改變一下展覽的手法,就呈現在觀眾面前了。所以如何突破太過相似的展覽樣板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除了展覽提案的篩選外,正如剛剛格子所建議的,找到一個固定的空間做實驗性的展覽,邀請不同的藝術家、策展人、企業一起加入。譬如說古根漢美術館與BMW的合作,創造了「BMW古根漢實驗室」,這個實驗室便不斷發展出新的IP或新的展覽。

這就好比一間知名的餐廳,它的菜色可能很多,但你會點的還是他最出名的招牌菜。這個展館便是華山的「招牌菜」,民眾來華山的思維也將因此改變,他們來華山是因為有這個「招牌菜」,接著才會是其他展覽。屆時,華山之於民眾,就不再只是一個「場域」而已,而是一個「精神象徵」了。

 

 

王耀邦

現為格式設計展策與格式多媒負責人,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設計課程兼任講師。2014年創立格式設計展策與格式多媒,以策展為核心進行設計與策略之實踐,執行建築、設計、品牌、文化展覽策劃等。其策劃的展覽:2017 臺灣文博會「我們在文化裡爆炸」、「UP TO 3742|臺灣屋脊上」榮獲2017金點設計獎「空間設計類」獎項。

 

梁浩軒

現為INCEPTION 啟藝負責人。2012年成立INCEPTION 啟藝,專注於策展、設計、創意、藝術、數位媒體及行動應用等服務,合作對象包含國內外品牌企業、文創園區、當代藝術博物館、美術館及非營利組織等。曾與音樂人瑪莎共同策劃「披頭四展」,總統府「府-Power to the People」,以及「#DINOLAB恐龍實驗室」。其引進21_21 DESIGN SIGHT的「單位展」,亦廣受好評。


推薦閱讀
華山會客室
點讀華山
黃春明X王榮文|永遠躍動的語言,黃春明的文字世界 | 華山會客室
點讀插畫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寂寞困頓的人們和正在凋零的事物,都是她的創作題材
點讀插畫
點讀華山
為了畫畫從零開始|專訪插畫家Hsin-Yi Yao
華山會客室
點讀華山
汪麗琴X王榮文|文創教母的美學鍊金術 | 華山會客室
專欄觀點
點讀華山
【觀點X李依耘】Catalysis — 自「紙」延伸的催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