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會客室41
論策展41
點讀華山384
Feb 04, 2018
林宜標X王榮文|從魚拓教室到teamLab,林宜標的27年策展路 | 華山會客室
華山會客室41
論策展41
點讀華山384
Feb 04, 2018

Guest|林宜標
耕耘展覽領域20多年,曾舉辦過「兵馬俑展」「驚豔米勒」「顛倒屋特展」等知名展覽。現為時藝多媒體總經理。

Host|王榮文
遠流出版人、台灣文創的實踐者,同時也是華山1914文創園區經營團隊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展覽產業從一開始的藝文推廣、社會公益,到產值上看幾億的好生意,走過一段狂飆的歷史。台灣展覽產業的演進,有哪些淵源故事?現在的展覽呈現什麼樣的姿態?未來台灣的展覽產業,又該往何處走?

本月的華山會客室,王榮文董事長邀請到時藝多媒體,江湖上人稱「標哥」的林宜標總經理,從他自己20多年的辦展故事出發,為我們勾勒台灣展覽產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王榮文(以下簡稱王):
你非常早就投入展覽產業,早在1990年的時候,就在民生報的活動企劃組裡接觸到展覽工作。在民生報待過19年之後,後來到了金傳媒,現在又到時藝多媒體擔任總經理,可不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你的策展故事?

 

林宜標(以下簡稱林):
民生報之所以開始辦活動辦展覽,是來自於當時民生報的發行人王效蘭女士。她對於文化、藝術、體育、生活等議題相當重視。同時也有一個信念是,報社在營利之餘應該要回饋社會。所以在當時,她透過民生報舉辦了非常多的各式各類活動來回饋讀者。

於是我們便依照民生報的版面去規畫活動,藝文類的,可能就辦藝術展覽;影劇類的,會辦演唱會、到離島勞軍;體育類的,辦三對三籃球鬥牛賽、高爾夫球賽,甚至是撞球賽,來推廣各式各樣的運動。直到現在,我對很多球類競賽規則的了解都是當時辦活動學來的。

也正是在回饋社會的思維下,所舉辦的活動大多都是不收費的。即使有收費,費用也是非常的低。例如我們辦過魚拓教室,一個20人的小活動,收費僅須打平成本,而其它的展覽門票也才一百多塊,想要維持打平是很辛苦的。當時王發行人就是希望,讓民眾在台灣就能夠看到國際上知名的展覽。她說,辦一場展覽如果能賺錢當然好,但是賠錢也沒關係,報社會負擔。而這些展覽就當作是做社會公益、推廣文化藝術。所以那個時期不需要考慮盈虧問題的我們是非常幸福的。

但是隨著整個平面媒體的營收下滑,報社被迫面對轉型的問題,重心慢慢的從品牌形象轉到獲利能力上。也因此,公司開始期待透過辦活動獲得收益,也就開始了把辦展覽當作是一門生意來經營了。

 

拓寬展覽的面向,為民眾帶來更多驚豔

王:你後來從聯合報系離開,現在在時藝多媒體裡獨當一面。在你領導下,時藝多媒體的未來發展會是什麼?

林:時藝多媒體過去20多年來一直為藝術類展覽努力。但是近幾年,我們開始很多嶄新的嘗試和創新,拓寬我們展覽的面向。例如我們開始嘗試動漫類、科普類的展覽,甚至是嘗試做攝影類的收費展。例如我們先前跟華山合作的「瞬間的永恆─普立茲新聞攝影獎70年大展」和「國家地理125年經典影像大展」,都是叫好又叫座的展覽。去年我們也做了建築類的展覽,像是「上帝的建築師─高第:誕生165周年大展」「札哈‧哈蒂建築師事務所─全球設計實驗室特展」,這些都是我們試著要去拓展時藝多媒體的展覽面向,所進行的多元嘗試。

除了讓台灣的民眾有更多選擇,我們同時也是在做分散風險。我不希望時藝只專精於藝術類的展覽,因為如果市場不好的時候,受到的影響就會很大。所以透過不同類型的多元嘗試和創新,開拓更多不同類型的展覽來接觸更多族群、吸引更多觀眾。

 


“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讓許多策展公司或是策展人願意去嘗試自創IP,帶動自創展更大的能量。”


 

王:說到創新、去年時藝多媒體在台灣有一場很精采的展覽,叫作「teamLab舞動!藝術展&學習!未來の遊園地」。這個展覽從獲利的角度來看可能不算大成功,但影響力卻是很大的,它完全刺激了我們對於數位藝術展覽的想像,以至於現在我們跟別人提及數位藝術互動展時,都以teamLab這個展覽作為標準。我想請你分享一下,這個展覽你們怎麼評估它的成功或失敗?

 

林:「teamLab」是透過科技所創造出來的藝術展。在評估階段,就知道這場展覽的成本非常高,包含它的借展費、硬體設備等等。但當時我真的認為這個案子一定可以成功。因為它具備非常多時下展覽成功的要素:藝術成分、親子同樂、受眾年齡層廣、又具有高科技互動、拍照有畫面有話題…等等,幾乎具備了所有成功因素。所以當時我認為它一定會大受歡迎,最後結果也證明,即使它成本高昂還是能夠獲利,並且發揮很大的社會影響力。

立足台灣,望向世界:台灣展覽產業的喜與憂

王:以時藝豐富的經驗來看,你認為台灣展覽產業的未來會走向什麼方向?

 

林:
我想自創IP是未來的趨勢。我們現在跟國外買IP的授權,成本真的非常高。所以大家以為我們辦展覽賺很多錢,但其實大部分錢都被國外的IP擁有者賺走了。所以自創IP絕對是未來的重要方向,之前我們跟華山合作的「顛倒屋特展」,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自創IP展的案例。

另外,IP所衍生出來的周邊商品,也是重點之一。我們已經投注相當多資源到商品開發,時藝也在這幾年間拿到了幾個重要的案子,包括台北故宮及歷史博物館的商店營運、商品開發。這些都是我們實踐文創商品開發的重要里程碑。

 

王:自行開發IP展覽,是台灣會展演活動產業,甚至也是政府鼓勵發展的。為什麼提倡了那麼久,這類的展覽到現在還是不多?

 


”華山等文化場域,因為它們的多元和親民,造就了展覽產業的更多可能和活力。“


 

林:現階段的自創IP型展覽,某種程度都是偏向實驗性質的,所以當他推到市場上風險必然比較高,如果考慮內容再加上台灣特展市場的規模並不大,又會讓風險再增加。所以過去都是跟國外的策展人和策展公司商談具有成功經驗的IP,透過授權的方式來台灣展覽。另外我們觀察到,在這幾年間,整個中國的特展市場開始成長,是一個新興的大市場,未來我們的策展人及好的展覽IP,在那樣的市場基礎下能量可以更大。

舉一個例子。2013年,聯合報在歷史博物館舉辦了「印象.經典」莫內展,就我得到的資訊,三個月大概來了20萬人,當時門票好像是在新台幣300元左右。展覽結束之後,所有的作品就移到了上海的K11購物藝術中心做巡展。據統計,上海的莫內展總共有40萬人的參觀人次,而門票是一張100塊人民幣,獲利幾乎差了三到四倍。

對策展產業來說,這是一個喜訊也是一個警訊。警訊的部分在於,中國的市場規模實在太大了,以至於台灣的市場未來可能會被邊緣化。喜訊的部分在於,未來如果我們有好的國際關係,能夠策畫好的展覽,那麼除了台北之外,我們還可以帶到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整個市場規模就會大上很多,而這麼大的市場也可以讓許多策展公司或是策展人更願意去開發原創IP。所以我相信,未來兩岸的策展相關產業會更蓬勃發展。而時藝也很樂意跟台灣的策展人、創意人合作,一起將好的台灣自製IP帶到中國及全世界。

文化場域是推動優秀展覽IP的搖籃

王:從你的觀點,你覺得什麼樣的空間可以創造好的展覽?台北有什麼好的文化場域適合辦展?而華山到底在這些的文化場域中,具有什麼重要性?

 

林:從我的角度來看,早期台北的場地是非常貧乏的。大概就是台北故宮跟歷史博物館這兩個場地。所以在那個時候,你想要進故宮或史博館辦展覽,內容就必須到一定的規格或是某種特定的類型,例如動漫類型的展覽就可能進不去,這無形之中就限縮了台灣展覽的類型。但隨著華山這類型的文化場域出來,拓展了更多可能性。我甚至覺得,在整體展覽產業蓬勃的進程中,華山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華山在空間上相當多元,跟民眾更親近,從早期的展覽公司例如時藝或聯合進來辦展之後,兩者相輔相成,創造了現在文化場域以及展覽產業的蓬勃。華山同時也讓許多實驗性質的展覽變得可能,例如我們先前辦過的「顛倒屋特展」,這個時藝自創的IP也是因為有華山的支持才得以實現,並且受到這麼大的迴響和喜愛,吸引了國內外非常多的媒體報導。所以就華山的這個例子,我覺得文化場域和展覽產業雙方創造了一個很好的良性循環。

當然我們也期望,華山在未來能夠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當策展人或是策展公司開始在作自創展覽的時候,可以給他們更多的資源和支援,讓好的展覽IP順利誕生,甚至銷售到國外去。而且華山在兩岸的文創產業發展上,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中國非常多策展領域的專業人士,都關注著華山的動向。所以如果策展單位可以獲得華山的支持,絕對可以引領台灣的策展產業擴大市場,走到中國,走到全世界。

 


林宜標

從民生報活動企劃組開始踏入展覽產業,擁有長達二十多年的辦展經驗,現為時藝多媒體總經理。曾經手台灣許多重要的展覽:2000年兵馬俑展、2008年「驚豔米勒」特展、2009年太陽劇團台灣首演、2012年積木夢工廠特展、2013年普立茲新聞攝影展、2014年ONE PIECE航海王原畫展、2015年草間彌生亞洲巡迴展、2016年顛倒屋特展、2017年teamLab科技藝術互動展。其中2000年的兵馬俑展創下165萬參觀人次,迄今仍為台灣單一展覽觀看人次最多的紀錄。
 


 

推薦閱讀
點讀華山
「1914」華山起步走
表演藝術
點讀華山
Mario Game Time!開啟超級瑪利的街頭大冒險
點讀華山
品牌經營
用水泥打造充滿個性的都會精品--22STUDIO熱血灌注顛覆工藝
表演藝術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用真誠扯動人心的街頭舞鈴者|吳顥中
專欄觀點
談編輯
點讀華山
【觀點X康文炳】編輯的革命與被革命時代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不只滿足味蕾 用食物連接起跨界的橋樑 | 當飲食體驗成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