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37
點讀華山384
專訪林佳鋒,從今日的期待,看到明日的未來
表演藝術37
點讀華山384

「相信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劇場運作最重要的元素。」一直以來是林佳鋒執行長在戲劇的堅持與理念。2016年12月烏梅退去酒廠樣貌,正式以「烏梅劇院」的展新姿態於眾人面前現身。這個新的空間,不論是對觀眾、表演藝術工作者、劇場界、或是華山1914都是一個全新未知的開端。本次特別專訪故事工廠的創辦人兼執行長-林佳鋒,與我們聊聊目前台灣劇場的現況、以及烏梅劇院在台北的大環境下,能扮演甚麼樣的角色,期望未來能讓各種類型的表演藝術與群眾展開多元的交流與對話。

 

林佳鋒小檔案

在劇場界被夥伴及同事們暱稱為鋒哥,投身表演藝術超過25年,擔任過藝術總監、執行長、製作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臺中國家歌劇院業務副總監。2013年創辦「故事工廠」,致力於推動現代劇場經營與管理模式創新,希望能創造一個說故事的舞台,延續表演藝術的夢想軌跡

到劇院看戲吧!令人著迷的「臨場感」

在談到表演藝術與劇院空間之前,有個更關鍵的問題是「為什麼要到劇場看戲呢?」。鋒哥說,目前看來,會買票看戲的觀眾仍屬少數,尤其對未曾踏入過劇院的人來說,表演好像是門高深的藝術,鋒哥強調,千萬別被那些看不懂的表演給嚇跑了!表演的形式有非常多種,以戲劇來說其實就是將人生的故事在舞台上搬演,談的都是生活中最真實的部分,並不如想像中艱澀。這些故事,大多關乎人性、或是人與人間的各種情感,也是導演、編劇、演員與觀眾的一種思想交流,而其中最特別之處就是「臨場感」,演出者能與觀眾一起同喜同悲,感受空氣中的氛圍流動,儘管演出的劇本相同,但每次都是即時且獨一無二的,臨場的經驗與震撼,令許多投身表演藝術的人為之著迷上癮,也希望大家能親身體驗一番。鋒哥也建議對表演藝術不熟悉的朋友,不妨先選擇一個有興趣的劇本,作為第一次看戲的開始,不少人便從表演中為糾葛已久的困惑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解答,而這絕對是無價的收穫。

表演不只是藝術,更是服務

「故事工廠」作為一個說故事的平台,鋒哥不諱言的說要維持一個劇團的營運絕對不是簡單的事情,好的作品需要舞台,更需要觀眾,因此結合有經驗、有想法、有創意的優秀工作者,以確保作品推出後能夠不斷地在舞台上演出是必需的,因此「故事工廠」的每部作品《白日夢騎士》、《3個諸葛亮》、《男言之隱》與《千面惡女》也是如此,以生活為題材,強化表演藝術與生活的連結作為「故事工廠」的經營策略,透過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說故事,讓更多的人願意走進劇場;當觀眾找到樂趣與滿足後,未來才有機會一而再、再而三的主動參與。鋒哥認為,同樣的經營方向也適用於烏梅劇院—為不同的故事與表演設定合適的觀眾群與溝通管道,不論是透過社群模式,或是數位服務,靈活運用行銷工具都是數位移動時代必備的技能。以更務實的角度來看,表演藝術也是一種服務,不但演出有指定使用日期,從宣傳開始、到買票過程、一直到演出結束,有可能經歷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其間任何接觸點都是服務的一環,盡可能地在每個細節中建立口碑與觀眾的信任,需要表演藝術團隊與劇院共同努力、相輔相成。

播下種子,看到表演與劇院以外的事

甫卸任臺中國家歌劇院職務的鋒哥也分享了難得的經驗,他提到臺中國家歌劇院的落成在他眼中有著更宏觀的功能與意義—不僅代表人民的發展水平已經提升至精神層面的追求,相對也樹立了國家的整體形象,這些都是在表演與劇院之外更值得興奮的事。因此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的絕對不只是豪華大舞台,更重要的是它播下了文化與教育的種子,除了透過各種策略與活動聚集人群之外也與中小學合作,投入長期的教育計畫,這對表演藝術產業來說具有實質上的意義,不論是節目展演、地方發展、甚至國際交流,都翻開了新的一頁。藉由教育的力量播下文化的種子,當種子一一萌芽後看到的就是屬於城市與國家的驕傲。而華山作為北部最受歡迎的文創園區,同樣具有文化教育的功能與意義,烏梅劇院的規模雖不及台中歌劇院,但在許多方面仍然可以互相交流與學習。

  • 《男言之隱》柯曉東攝影

  • 《白日夢騎士》柯曉東攝影

整合與行銷,走出自己的路

烏梅劇院由古蹟改建,在空間規劃上有頗受限制,包括無法變動與拆除的樑柱以及僅有200多席的座位,都屬於先天不良的困境。訪談還未開始,鋒哥就先指出了烏梅劇院的難題,以現有較具規模的表演藝術團體來看,為數不多的座位席較難合乎成本效益,鋒哥一邊苦笑「如果要故事工廠來做,恐怕是演一場就賠一場了!」,而這的確也是烏梅劇院最大的挑戰。因此目前華山規劃出了表演藝術團隊優先申請機制,希望透過支持原創、培植新秀與跨界媒合等方式奠定基礎,另一方面也投入有效的行銷資源,透過不同的方式協助宣傳,包括投入拍攝短片、媒體曝光以及透過社群的力量觸及更多潛在群眾等等。整體來看,豐富的資源與周邊成功的商業營運模式都是華山的優勢,初期經營也適合與成長中的實驗性劇團多方合作,共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鋒哥提到,早期有非常多的表演團隊不論是正式、或是非正式的,都曾經在華山各個不同的空間演出過,時至今日,華山的發展更成熟了,也有能力與責任登高一呼,為表演藝術爭取更多的資源挹注,當場地活絡之後,自然而然的就會有更多有趣的事情在這裡發生。烏梅劇院不論是作為孵育平台、實驗性舞台、媒合異業合作的橋樑,或是能夠提供長銷保證,仍有許多面向值得投入並作為長期營運的目標。最終,當然更期待烏梅劇院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與表演藝術並肩前行。

推薦閱讀
點讀插畫
點讀華山
品牌經營
SDF向世界展現韓國設計力 建造絕佳的設計分享平台
人物專訪
論策展
點讀華山
當代文化思考的共論場——2021台灣文博會《SUPERMICROS數據廟-匯聚相信的力量》
專欄觀點
點讀插畫
點讀華山
【觀點X黃米露】挑戰357
華山會客室
點讀華山
西村幸夫X王榮文│點亮家相再創新生 | 華山會客室
專欄觀點
點讀華山
【觀點X顧瑋】在地良食的思考與行動
點讀插畫
點讀華山
一個愛畫畫的大男孩-插畫家徐至宏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