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論壇13
Apr 25, 2018
當時尚、社群、商業進入博物館——「時尚策展2.0:遇見台灣」講座直擊
講座論壇13
Apr 25, 2018

文|陳亞辰 圖|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

曾幾何時,服裝從蔽體布料成為表現個人風格的形式之一,而時尚從民生消費產品到成為一門學術主題被研究。然而,時尚在變化,博物館的角色也在變化。從頌揚研究與教育精神的永久性非營利文化機構,變身為必須積極尋求贊助商及開發商品的商業組織。時尚展覽身為時尚與博物館建立連結的媒介,也已經與時俱進,邁向全新的策展思維。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於2018年3月26日假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所舉辦「時尚策展2.0:遇見台灣 」國際講座,邀集三位時尚策展人:入選為《時裝商業評論》(Business of Fashion)500大影響力人士的紐約流行設計學院博物館(The Museum at the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FIT)館長Valerie Steele、日本極具影響力的時尚歷史學家及京都服飾文化研究財團(Kyoto Costume Institute, KCI)前館長和名譽策展人深井晃子(Akiko Fukai)、於倫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V&A)工作超過18年的資深時尚策展人Sonnet Stanfill,以及兩位跨世代的台灣服裝設計師:資深服裝設計師洪麗芬、新銳時尚設計師周裕穎,以獨到的眼光與想法加上自身經歷,引領我們重新思考博物館時尚策展在這個世代的價值與意義。

講座綜合座談時間,與談嘉賓和台下聽眾討論互動熱烈。(左起:周裕穎、洪麗芬、Valerie Steele、Sonnet Stanfill、深井晃子、譯者、蔡淑梨)

打從時尚登堂進入博物館的那一刻起,時尚展便不斷地從主題挑選、策展方式等面向挑戰既定的規則。反對者對於博物館淪為商業品牌宣傳平台、博物館失去其公共性等疑慮,至今都未曾消失。然而,時尚展依舊以華麗的姿態聚焦當代趨勢與社會重要議題,並努力打破時尚迷思與刻板印象,不斷鼓勵多元觀點發聲。

在這個不得不改變的世代,當代博物館和策展人勇於接受新事物、願意積極改變的特質,或許會被貼上隨波逐流的標籤,但透過這場講座,我們已經看到策展人們的宏觀角度與獨特觀點,賦予這些變革與創新更多指標性及實驗精神,而不僅只是一窩蜂的衝動。現在,就讓我們從策展人們所提出的五大趨勢,看他們如何在21世紀顛覆自我。

趨勢一:過往的拒絕往來戶 時尚展成今日紅牌

深井晃子坦言道,由於KCI缺乏展出場地,需要對外租借場館展出,一開始都被日本國內美術館、博物館拒絕,所以早期多在國外展出。而今,日本各地區的國立博物館反而視時尚展覽為博物館的重點展覽。Valerie Steele舉例,1970年代傳奇時尚編輯黛安娜・佛里蘭(Diana Vreeland)在紐約市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The Met)規劃的一系列知名時尚展在當時備受批評為在神聖博物館展出當代服裝的景象令人無法忍受,使得博物館下令停止規劃單一且仍在世的設計師為主題的展覽。然而這項規定並沒有對時尚策展的發展造成阻礙,歌頌時尚的展覽反而花開遍地。

紐約流行設計學院博物館館長Valerie Steele於講座中分享博物館收藏展品。

趨勢二:影音創造沈浸式觀展體驗

21世紀的時尚展覽需極具戲劇效果且視覺感官無比驚艷,才能吸引到電子螢幕世代人們的眼球。Sonnet Stanfill回首V&A博物館在2001年首度引進單一影片展示的創意,現今幾乎所有展覽都有多達20個以上的影音元素,並企圖營造出沈浸式的觀展經驗,讓人感受更加強烈。除了展場內佈滿影音,展前的前導影片也是博物館經常使用的方式,Valerie Steele說明,影片推出後,媒體曾預期大家會因為看了影片而不會走進博物館觀展,沒想到情況正好相反,影片反而吸引更多人為了想要親眼看看影片中一景一物的真跡而購票入場。或許待虛擬實境等技術更臻成熟,博物館展覽也會將其納入多元的展覽組合之中。

資深時尚策展人Sonnet Stanfill於講座中介紹自己於V&A博物館所策劃的幾項主要展覽。

趨勢三:時尚展覽擁抱社群渲染力

面對現今Facebook或Instagram的拍照打卡現象,時尚策展人們採取較為開放的樂觀態度,將此視為宣傳分享的良機,只要能提升作品被民眾認識的機會,都是好的管道。Valerie Steele表示此現象為大勢所趨,與其去抵擋不如接受現實,或許在拍照之餘,參觀者也會認真看展品。Sonnet Stanfill在一旁點頭如搗蒜,V&A博物館不僅採取相同態度,甚至設計拍照專區,一方面能夠讓大家盡情自拍打卡,另一方面也讓想要拍照的參觀者不致過度干擾其他參觀者。新世代設計師周裕穎翻在創作時便將社群網路的宣傳考慮進去,大家會如何下hashtag,多少人會拍照傳播出去等,自創作源頭便開始思想參觀者如何和作品互動。顯見行銷思維貫穿作品、策展的趨勢,早已勢不可擋。

趨勢四:博物館展覽就是一門生意

或許有人會因此批評展覽的商業氣息過於濃厚,但Sonnet Stanfill直言,每間博物館都要找到自己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尤其在政府補助資源與時遞減的狀況下,需要花更多力氣創造收入來源。目前大部分博物館最大收入來源仍是贊助者,除此之外,博物館團隊也很努力地發揮創意規劃販售商品,因其也是相當重要的收入來源。而V&A博物館的策略則是將展覽販售至全球巡迴展出,並拓展本館外的其他場館,吸收更多新參觀者走進博物館,目前已有中國深圳、蘇格蘭丹地市(Dundee, Scotland)分館,2023年再迎接東倫敦(East London)場館。現代博物館無可避免地,必須以營利公司一樣經營,同時須滿足政府、贊助者、參觀者的期待,又不失博物館本身的主體性,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趨勢五:精品博物館、百貨時尚展成博物館敵手

那麼Louis Vuitton、Gucci、Prada等精品博物館設立博物館,以及百貨公司舉辦的時尚展覽,又該如何定義?Valerie Steele認為其存在已經模糊了商業空間與博物館空間的界線。Sonnet Stanfill也說明目前在深圳的V&A博物館是向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租借空間,鄰居就是品牌名店、劇院、畫廊,所以基本上博物館就建在購物商場裡面。看待像英國百貨公司龍頭Harrods與法國品牌Dior的跨國合作「So Dior」展覽,Sonnet Stanfill表示相當羨慕,因為博物館沒有雄厚的財力去完成硬體設施如此精美的展覽。但深井晃子較為積極地表示,她會利用博物館無有的資源將展覽做到百貨公司都無法呈現的程度。而策展人要思考的是:當百貨公司和精品品牌也可以辦展的時候,博物館有什麼優勢?

「時尚策展2.0:遇見台灣」國際講座現場約上百位參與者共襄盛舉。

(右起:周裕穎、蔡淑梨、Sonnet Stanfill、深井晃子,左二:洪麗芬,左四:Valerie Steele)

面對現今世代的種種挑戰,深井晃子問了:未來時尚展覽要怎麼做?對於專業時尚策展人而言,Sonnet Stanfill認為最重要的元素還是在於展覽能不能影響、啟發參觀者。Valerie Steele說明,精品展覽並非只是以古老的精緻晚禮服、新奇怪異的服裝造型吸引人,而是根據當今影響社會的

議題制定主軸,找出對此議題具有歷史意義的品項展出,否則展覽本身將失去與人們生活的連結。過往博物館搜集過牛仔褲,而現今最具代表性的ugly chic、標語T恤等,或許也將會在博物館中看到。

 

身處於台灣的我們,拜科技之賜,不再受限於國界的藩籬,談論全球化與在地化早已過時,深井晃子直說:「無論你身處哪裡,都沒有差異性。」Valerie Steele更大膽預言,下一個新興的時尚之都,就在網路上。相較於這些國際級講者的大器之姿與開放心態,或許台灣的故步自封才是最大的危機。

講者介紹

Valerie Steele

紐約流行設計學院博物館(The Museum at the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FIT)

館長/首席策展人

擁有耶魯大學博士學位,為少數足以透過展覽打動一般大眾且同時具有學術影響力者,被知名時尚評論家蘇西・曼奇斯(Suzy Menkes)譽為「時尚界的佛洛伊德」。

 

 

Sonnet Stanfill

倫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V&A)

資深時尚策展人

美國出生成長,義大利深造,英國落地發展,以18年豐富策展經驗和整合能力得以在快速變遷的時尚界佔有一席之地。

 

深井晃子 Akiko Fukai

京都服飾文化研究財團(Kyoto Costume Institute, KCI)

名譽策展人/前館長

長期以來負責管理監督財團之收藏、保存、研究、出版等業務,曾於巴黎、紐約、東京主辦多場大型時尚展。

 

推薦閱讀
表演藝術
講座論壇
亞洲藝文中介組織網絡論壇:臺灣藝文中介組織的新定位
講座論壇
文字藝術家董陽孜×團團文創馮亞敏聯手・「讀衣III」展演繁體時尚
講座論壇
朗讀融合電音與主題派對,創造文字與聲音的多重詮釋
講座論壇
點讀華山
逆風飛翔-人生至少要拚過一次的精采
講座論壇
點讀華山
地方創生
梁正賢X李應平X林懷民 華山文旅學 相遇池上・台灣的好從鄉鎮開始
講座論壇
點讀華山
傳承文化發揚美學--樹梅文化藝術基金會 流淌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