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back劇場(英文: Playback Theatre)是一種即興的互動式劇場,其演出並無預定的劇本,透過參與者口述的親身經驗,自願分享的心情和故事,在主持人的引導下,用即興有結構的表演形式,將故事呈現出來,並把演出回送給說故事的人和所有參與者。
這是一份相互分享的珍貴禮物,在同理心回饋劇場的尊重與包容裡,共創安全的支持空間,能讓所有參與者充份體驗真實生命經驗交會的感動。
Playback是20世紀後期,受到心理劇、即興劇場和述事治療等流派啟發而產生的,源起於紐約,後來在世界各地發展,在台灣有不同的名稱,有人稱之為「一人一故事劇場」,也有人喜歡稱之為「同理心回饋劇場」。
我個人偏好「同理心回饋劇場」,畢竟一人可以有千千萬萬個故事,而Playback的字面意義就是「回放」:聆聽之後像鏡子一樣反映出說故事的人的心情與內心狀態,表達說得出口的故事與還沒說出口的內心感受與內心波瀾。
一開始接觸Playback劇場的時候是高中。
原本我參與的是一般的所謂的舞台劇,也當過舞台劇導演、編劇和戲劇老師。
但是,在舞台劇的劇場體驗了幾年時間之後,就開始覺得說,欸?為什麼我們做演員或者是做導演的人要傳達的東西,不管是意念或者是形象,對於觀眾來說,他只能夠坐在底下去聽,這中間好像有一個明顯的不對等,然後有一個很明顯的隔閡。
自從接觸了Playback劇場之後,就發現這種即興的劇場,讓參與的人不只是觀眾,他把他的故事講出來,然後我們在台上的人把這個故事用即興的方式演出,而這樣子的一個過程就是一種同理跟回饋,像是照鏡子一樣。
對於來參與的人來講,他會覺得說,他的心情是被了解的,或者他的故事是被理解的。這份禮物是為他量身打造的。
因為,在現在這個時代,可能很多人會覺得資訊很龐雜,其實很少人好好的去聽別人說話。
所以像我們的Playback劇場,我們不叫它做同理回饋劇團,或是某某劇團,我們把它叫做「聆聽學習社」,就是叫做如何學習聆聽的這個過程。
聆聽與表達,表達與回饋,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學習怎麼樣去安安靜靜的去聽,用非語言的方式,用肢體的方式把它表達出來,回饋給述說的人。
透過各種各樣Playback的形式,比方說流動塑像、一對一對,四元素,或者是自由呈現等等的方式,把參與的人的故事呈現出來。
那如果是在一個成長團體的話,我覺得PlayBack是一個很好的動力系統,互相支持的一個過程,它可以讓一個團隊彼此之間的了解更密切,互相之間的認識更緊密。
不管是做教師成長或者是小團體動力的經營,我覺得都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所以我覺得自從接觸了PlayBack之後,就幾乎沒有再碰舞台劇了。大部分的戲劇,我都會覺得是以這種比較扁平的,即興的,互為主體的方式來進行,是我覺得現在最貼合我的心情的一種方式。
對我而言,PlayBack不只是一種戲劇或心理劇,它是一種把心靈歸正,可以讓自己得到平靜,也支持別人的一種方法。
也是因此,動念寫起了我所體悟的PlayBack精華。
就我的體悟來說,PlayBack 的精華,在於一開始的時候,就是要成為黏土。
成為黏土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放下小我,成為一種沒有慾望、沒有畏懼、活在當下的一種狀態,去迎接所有可能發生的變化。
在一個資訊爆炸、專注容易被打斷、短影音充斥的時代,能夠安靜下來好好的聆聽、好好的表達,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Plackback一定要在成長團體或劇場才能進行嗎?其實未必。
當我們學到了Plackback的聆聽、同理、回饋、把課題還給當事人的心理流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自我同理,也可以協助家人和親朋好友排解情緒和面對課題。
活動流程(依實際流動彈性調整):
*第一堂
同理心是什麼?
放與收
誇張與縮小
歌倫比亞催眠術
即興接力
印地安羽毛 - 團體的聆聽與表達
流動塑像 - 用身體同理
我聽見 - 把故事還回去
印地安羽毛 - 團體的聆聽與表達
~~~~~~~~~~~~~~~~
*第二堂
放與收
誇張與縮小
輪流雕塑
盲走
印地安羽毛
流動塑像 + 一對對
Playabck + 我聽見
印地安羽毛
宗浩 Bestian,外號「小巴老師」,Playback聆聽學習社資深參與者 | 從心出發Playback系列工作坊引導師
學經歷:
1. 種籽實小、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畫畢業;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轉應用數學系畢業,教育學程結業。
2. 從高中起接觸Playback同理心回饋劇,大學畢業後,參與「聆聽學習社」,當時因為每週的練習、交流與深度對話,感受到Playback支持團體的豐富內涵。
3. 曾任自主培力學園戲劇老師兼導演、自學共學戲劇老師、文山社區大學Playback同理回饋劇助教、政治大學實驗教育中心Playback同理心回饋劇助教、「從心出發」Playback系列工作坊主帶。目前專注於紮根生活和成人潛能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