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5.10(三)
~
2023
05.11(四)
詳細活動時間請參考內文
表演 232
展覽 20
Apr 26, 2023
「 自由人」-虛擬分身機器
表演 232
展覽 20
Apr 26, 2023

● 不自由的自由人
人在當代資本主義下的存在意義已非生產者與消費者,而是一種生產原料。監控資本主義透過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各類資訊科技,監視器、生物感測、社群媒體、物聯網、穿戴裝置、虛擬實境等等,監控與收集使用者的行為與經驗數據,進行了行為剩餘的榨取,進而從中獲利,發展全新經濟模式。因為在榨取行為剩餘的過程中,政府、資本家企圖說服民眾,提供精確、效率、舒適的服務,民眾已習慣於滿足個人化需求的科技環境中,完全鬆懈了對監控機器的警戒心,讓我們誤以為自己是完全的自由人。

心理學家伯爾赫斯·法雷迪·史金納(Burrhus Frederic 提出「基進行為主義」 (radical 論點行為是刺激反應的結果。史金納認為「自由」是無知的幻象。我們感到的自由、自主,其實只是因為尚未認識到行為背後的影響機制,才會誤認為人有本質上的自由狀態。只要我們能全面地認識人的行為機制,那麼「自由」的幻象就不再存在。因此,相對於傳統的極權主義,監控資本主義的超能與危險之處在於它不會直接讓我們感受到被監管,如同傳統極權主義統治那樣的不自由,因為監控資本主義結合了一種新型態的權力機器 「機器控制主義」 ( 靜悄悄地被取消了我們的自由 成了沒有自由的主體。也就是說我們天真的認為可以自由、自主地控制機器不覺得自己不自由,其實是機器控制主義無聲無息且超能運作的展現。

極權體制已從實體化為數據變形成無所不在的數位幽靈。今天讓我們選擇依附、順從的,便是機器控制主義的大他者,這個大他者不像傳統的極權主義製造死亡恐怖、對自由的限制並對行為的制約,容易使我們低估其影響。它能夠將自我、主體的內在和外在切割開來將生命經驗轉化成可估算、可觀察的行為。當前的機器控制主義是一場由普羅大眾自願發起的,由下而上的寧靜政變,是我們集體「逃避自由」的行動造就了這部控制機器,但我們卻不能成為這部機器的擁有者這部機器卻反過來監管控制我們。

● 嶄新的「逃逸」技術 虛擬分身機器
病毒感染的深層恐懼,迫使人們遠離實體的接觸將人類的文化活動加速的推向虛擬化逐步完成了網路空間虛擬現實對日常生活物理現實的統治。我們的意識、身體、感知 化為數據,分散在各種欲望機器之中,如同隱藏的、流動的幽靈。虛擬身體不是以一種顯現的形式在場,也不是一種不在場的虛無狀態, 祂同時具有摧毀與補償的雙重威力,祂以補充的方式,既否定又增補了物理現實的在場,既懸置物理現實空間又補充了物理現實,如同幽靈般,祂既不是外在、也不是內在 既不是虛擬、也不是真實,而是真實與虛擬兩者形影相隨共處於不斷擴延的多重時空之中。

虛擬身體是肉體與機器程式共同創造的嶄新知覺系統,是一個高速演算、肆意流竄的電子身體。將以一種隱晦的、無法捉摸幽靈的面貌出現,來預示祂的存在。以一種虛實混合的新形態、一種實體經驗之外,對物理現實的滲透與翻轉。是一種尚未到來,從實體經驗的基礎上,無法定義的真實,只是因為它超越了實體經驗,又尚未顯現於物理空間之中,因此被命定為虛擬。虛擬的自我、虛擬的身體,將以一種超能的、潛在的、透明的面貌出現。這種不在場的存在,懸置了一切在場的、合法的權力結構,懸置了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經驗。使現有一切的在場無法對不在場的幽靈,進行編碼、分類與控制,反倒是不在的幽靈,展開對於在場的一切,進行全面部署與控制。我們的意識、身體、慾望、感知,化為數據,在程式、網路、機器之中轉換與逃逸。

【演出內容】

分身機器+虛擬藝術+虛擬劇場

觀眾於華山 烏梅劇院與波蘭 沃茲瓦夫媒體雙年展兩地進行體驗。「華山1914文創園區」設「分身機器」與「控制系統」,透過移動機器人結合 360 全景 VR 攝影機,讓國外展場的異地觀眾穿戴 VR 頭盔,藉由高速網路,即時觀看來自「華山1914文創園區」的 360 全景影像,兩者遠端即時同步移動異地觀眾穿戴 VR 頭盔,看到即時 360 度全景影像,如同身體即時分身於「華山1914文創園區」。異地觀眾穿戴著 VR 頭盔,即時遠端操控機械人移動,如同真實的身體能夠在「烏梅劇院」自由走動,遠距親臨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現場。

【演出資訊】
5/10(三)-5/11(四) 17:00-22:00

【演出地點】
東3B 烏梅劇院

【票價】
免費入場

【製作團隊】
計畫主持人|
陶亞倫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兼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主任
共同主持人|
廖峻鋒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及數位內容 碩士學位 學程 副教授
蔡欣叡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及數位內容 碩士學位 學程 助理教授
施香蘭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經理
藝術統籌|陶亞倫
展務執行|林品嫺、黃建榮、林祐頡、蔡孟汝、許瑋麟、裘世綱、金天尹
人機互動整合|林泓
新媒體程式設計|林泓、吳泓澈
機器手臂顧問團隊|達明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移動機器人整合|林泓、王文正
機器人系統程式開發|Josuet Leoro
機器人硬體設計組裝|王文正
藝術專業展演與行銷團隊|華山1914文創園區

指導單位: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NSTC)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
國立政治大學 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
國立政治大學 資訊科學系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協辦單位:
達明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華山1914文創園區
波蘭 沃茲瓦夫媒體雙年展(WRO)


--關於陶亞倫--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兼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主任,為台灣新媒體藝術的先鋒。曾獲MADATAC 馬德里 當代科技與影音藝術大獎、台灣當代藝術最具代表性的 台北獎、台北縣政府獎;代表華人藝術界最具有當代藝術精神的李仲生當代繪畫創作獎,為歷屆最年輕的得獎人;為美國亞洲文化協會(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台灣獎助計畫之受獎人,以交換學者身分赴美參觀與訪問;獲美國舊金山赫德蘭藝術中心 Headland Center for the Arts 邀請為駐村藝術家;受香港1a space 藝術空間邀請與香港藝術發展局贊助,為1a space第一位駐場藝術家;以及數位影像與科技藝術頗負盛名的 北歐當代藝術中心 Nordic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 之駐場藝術家;獲 巴黎 西帖國際藝術村工作室獎學金第一名;受波士頓市政府之邀為波士頓交換藝術家;2014、2016、2018年國立台灣美術館大型跨界創作計畫第一名。

獲西班牙 MADATAC「馬德里 當代科技與影音藝術節」邀請個展於馬德里Media Lab Prado。西班牙 San Lorenzo del Escorial 市長邀請,個展於該市文化中心。2009年獲 奧地利 林茲OK center邀請,於該中心舉辦大型個展。並曾受邀個展於 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台北市立美術館、北歐當代藝術中心、香港 視覺藝術中心、舊金山 赫德蘭藝術中心、關渡美術館、伊通公園、双方畫廊等。

作品亦受邀展出於2022克拉克夫數位藝術節。2022波蘭 波茲南(調解)雙年展。2022義大利 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 2021雅典數位藝術節。2021義大利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2020波蘭 波茲南(調解)雙年展。2020香港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2019雅典數位藝術節。 雅典 SYNTOPIA 電子藝術展。德國 威瑪藝術節。2019義大利 威尼斯雙年展。2019柏林 transmediale 跨媒體藝術節。美國 聖塔菲 國際新媒體藝術節。2018波蘭 波茲南(調解)雙年展。巴黎 EP7 藝術空間。北京 中國美術館、北京 山水美術館、上海 藝倉美術館、韓國 光州市立美術館、首爾市立美術館、廣東美術館、香港藝術中心、澳洲 黃金海岸市立美術館、橘市美術館、坎培拉Drill Hall美術館、雪梨大學美術館、墨爾本皇家科技學院美術館、伯斯P.S Art space、伯斯 弗里曼特雙年展、紐西蘭 威靈頓Aden美術館、紐約 台北藝廊、紐約The Sylvia Wald and Po Kim Art Foundation、義大利 米蘭國立藝術學院、芬蘭 北歐當代藝術中心、馬尼拉 菲律賓文化中心、北京 索卡藝術中心、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帝門藝術中心、伊通公園、鳳甲美術館、双方畫廊、忠泰美術館…等地。